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某公司化工企业车间环境稳态噪声的长期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该公司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175名作为暴露组,选择该公司非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152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22-30岁,噪声暴露时间3-6年。公司每年均对其工作环境的噪声暴露水平和个体噪声暴露水平进行监测。每年均对暴露组、对照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项目相同,包括听力损失(语频、高频),心血管系统(血压、心率、心电图)、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和血清生化指标(血糖、甘油三酯)。通过计算噪声累积暴露量[CNE,单位dB(A)·年]进行暴露评估。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分析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1.暴露组工人主要接触生产性稳态噪声。2007-2012年间工艺流程未有改变,噪声暴露水平保持在比较稳定的范围。暴露组区域噪声监测值为84.8-94.0dBA,个体噪声监测值为84.5-91.6dBA;对照组区域噪声监测值为70.0-80.0dBA,个体噪声监测值为74.0-80.0dBA。噪声累积暴露量平均值(CNE[dB(A).年]:工龄3年工人为92.82±3.55[dB(A).年],工龄4年工人为94.07±3.55[dB(A).年],工龄5年工人为95.04±3.56[dB(A).年],工龄6年工人为95.83±3.55[dB(A).年]。2.听力系统:暴露组听力损失共检查出80人(45.7%),其中语频听力损失12人(6.8%),高频听力损失74人(42.3%);暴露组有6位工人既存在语频听力损失,也存在高频听力损失。对照组高频听力损失24人(15.8%),两组有显著统计差别(P<0.01)。噪声暴露工龄越长,噪声累积暴露量越高,听力损失异常率越高。噪声暴露先导致高频听力损失再导致语频听力损失。3.心血管系统:暴露组血压异常67人(38.3%),心率异常10人(5.7%),心电图异常27人(15.4%)。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暴露组和对照组的血压异常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而心率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常规:暴露组血红蛋白异常24人(13.7%),对照组28人(18.4%);暴露组白细胞异常81人(46.3%),对照组37人(24.3%);暴露组红细胞异常73人(41.7%),对照组48人(31.6%);暴露组血小板异常11人(6.3%),对照组0人。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暴露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糖和甘油三酯:暴露组血糖异常8人(4.6%),对照组11人(7.2%);暴露组甘油三酯异常56人(32%),对照组异常43人(28.2%),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血糖和甘油三酯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全身不同的系统的健康效应影响不同。职业性噪声暴露可以引起听力损失,且先导致高频听力损失再导致语频听力损失。听觉器官是噪声危害作用的特异性靶器官;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导致血压异常,且与工龄有关。结果显示白细胞和血小板值异常,但因为噪声作用的靶器官与外周血系统无直接联系,所以并不能做出职业性噪声可导致血常规异常的结论,考虑为未知的个体因素(如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对心率、血糖、甘油三酯无影响。通过控制噪声累积暴露量(减少暴露年数)可以保护工人健康,尤其是听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