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滑蜥断肢瘢痕愈合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再上皮化阶段的比较转录组分析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损伤组织可通过内源性基因转录调控改变多种细胞命运属性实现创伤的再生与修复。通过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关键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基因转录调控,对促进和实现再生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蜥蜴作为羊膜类脊椎动物,在进化上与哺乳动物及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蜥蜴断尾和断肢代表羊膜类再生和疤痕形成的独特模式,适用于解析同一物种不同器官再生障碍和再生修复能力保持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我国特有卵胎生蜥蜴——秦岭滑蜥为研究对象,切割法建立断肢疤痕化愈合模型,记录断肢伤口愈合过程的大体解剖形态;利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秦岭滑蜥断肢愈合过程的细胞构筑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瘢痕愈合相关蛋白的时空分布进行观察;基于断肢愈合阶段,选取再上皮化完成时间点做无参转录组分析,利用q RT-PCR对转录组结果进行验证;继而针对断尾和断肢再上皮化阶段开展比较转录组分析,结果如下:1.秦岭滑蜥断肢大体解剖形态观察结果显示:断肢后创面组织收缩,且出血量较多,随之1-2 dpw内凝结成痂,股骨突出,高于周围组织。7-9 dpw凝块消失,伤口愈合,被上皮完全覆盖。9-30 dpw断肢表皮逐渐变为灰色,形成0.5-1.0 mm的突起。40-100 dpw创面呈圆锥状隆起,鳞片形成,疤痕化愈合完成。2.基于组织形态学,秦岭滑蜥断肢愈合可大致分为止血、炎症、增殖和创面重塑四个时期,由五个阶段组成。阶段I,创伤后0-3 dpw,组织收缩,残断表面缩小,并且残端表面的受伤组织和截断的股骨被血凝块覆盖,其下方组织内浸润大量的造血细胞和白细胞。阶段II,3-9 dpw,完成上皮化,创面为2-3层细胞构成的伤口上皮所覆盖。在伤口上皮的下方的致密结缔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的角质形成细胞和巨噬细胞丰富。阶段III,9-18 dpw,伤口上皮增厚,约由12层细胞组成;下层结缔组织中密布成纤维细胞,细胞间质明显;股骨周围聚集大量的侵蚀性破骨细胞。阶段IV,18-40 dpw,伤口上皮层变薄,约由6-7层细胞构成。伤口上皮下层的结缔组织中有胶原纤维分布,富含成纤维细胞。阶段V,40-100 dpw,伤口上皮仅由4-6层细胞构成,表层角质化且鳞片生成。软骨和伤口上皮之间为结缔组织填充,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丰富,未见色素细胞分布。3.瘢痕愈合相关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伤口愈合的I-II阶段,断肢残端PCNA免疫阳性多于Caspase3阳性,表明残端增殖活跃。MMP-9阳性细胞存在于伤口上皮以及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中,对细胞外基质重塑具有重要作用。α?SMA在IV-V阶段肌成纤维中阳性显著,表明胶原形成参与瘢痕愈合。血管生成由VEGF和TSP-1调控,其免疫阳性在II-III阶段较强,血管生成活跃。第V阶段,VEGF和TSP-1免疫阳性仅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表明血管退化,组织重塑。在断肢愈合的II-IV阶段具有Cytokeratin6阳性细胞,其仅在再上皮化完成后表达,参与表皮分化。4.秦岭滑蜥断肢再上皮化延迟,为揭示愈伤上皮对断肢愈合的影响,选取断肢9 dpw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共获20826条注释结果,设置FDR<0.01和FC≥2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得到2557条DGEs,其中上调基因1175条,下调基因1382条。对DGE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条目,参与细胞及其受体相互作用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这表明受损肢体中普遍存在的上调基因促进炎症且诱导瘢痕形成相关免疫细胞增多。差异下调基因富集在Z盘和肌原纤维条目,参与钙信号通路和ECM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表明肌肉基因在被纤维细胞代替的瘢痕肢体中沉默。随机选取6个与炎症相关的基因cmklr1、csf-1r、cxc11、mmp-19、ccl4、tlr-2;以及2个与肌肉相关的基myom2、mylk4,共8个基因进行q RT-PCR的检测,其结果与转录组结果吻合。5.炎症反应参与断肢再生障碍和断尾再生修复能力保持调控,影响二者差异化形态建成。据此对断尾7 dpw和断肢9 dpw的转录组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5137条DGEs,包括2353条差异上调基因和2784条差异下调基因,分别进行功能注释分析。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表明再上皮化后,断肢中存在强烈且持久的炎症反应。主要差异基因有:g-csf、il-36、il-8、il-20、irf、tnfrsf10、cmklr1、tagap、cd3e、cd96、siglec10等。表明炎症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以及促炎因子的存在导致断肢仍处于炎症环境中。综上,秦岭滑蜥断肢后瘢痕愈合。PCNA、Caspase3、Cytokeratin6、MMP-9、α?SMA、VEGF和TSP-1在瘢痕愈合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参与断肢瘢痕愈合的形态建成过程。免疫调控在秦岭滑蜥断尾再生和断肢愈合差异化形态建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近些年,随着AI和5G技术的发展以及云边协同理念的提出,在工业物联网领域,“云-边-端”一体化平台建设进程飞速,尤其在传统制造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革新。然而在“云-边-端”技术架构实践过程中,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也随之出现,如网络安全问题、集成问题、以及业务需求问题。其中业务需求问题尤为突出,如为了实现“端”侧工业生产设备的管理,以及数据的采集和转发等需求问题,需要在“端”侧引入工业智能网关,对于工业
学位
受传感器成像原理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单一类型的传感器无法有效、全面地描述成像场景信息。而多源图像融合技术通过将不同类型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加以组合,得到一幅可以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表达场景信息的融合图像。由于融合图像的优良特性,多源图像融合技术在视频监控、遥感测绘、医疗诊断、数码摄影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多聚焦图像融合以及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中存在的边缘模糊、易产生伪影、噪声干扰、信息缺失等
学位
谷子是一种经济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有容易栽培、种植中用药量少、高产耐存等优良特性。谷子去掉外壳后,即为可食用的小米,小米中富含维生素E、谷氨酸、淀粉、亚油酸等各种物质,且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除了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外,小米中还含有各种天然的植物色素,例如类胡萝卜素等。本试验以生长于不同地区的六个品种谷子为材料,测定了谷子全生育期四个生理生化指标、主要农艺性状,初步筛选出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和较
学位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属于苋科藜属,是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因其丰富的营养被人们所喜爱。氮是植物生长和粮食产量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氮肥的施用极大地提高了全球作物产量。然而,过量的氮输入不但增加农业成本,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因此,开发高产与高氮利用效率(NUE)相结合的新作物品种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和最低氮需求的紧迫目标。藜麦是典型的耐瘠薄作物,
学位
淀粉是谷物最主要的成分,也是谷子应用的决定因素,目前关于不同品种谷子淀粉的理化性质还未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禾本科植物中Waxy基因的缺失或者突变将会影响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导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粳糯性,该基因在水稻、小麦、玉米等常见粮食作物中研究较多,但是在谷子中的研究甚少。为探究不同谷子品种间淀粉理化特性的差异及Waxy基因对淀粉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21个谷子品
学位
盐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全球约有20%的灌溉土地受到了盐胁迫的影响。我国盐渍土地总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而且我国的可耕地面积呈持续减少的趋势,但我国乃至全球人口呈持续增加的趋势,未来会出现粮食产量无法满足人口增长的问题。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全世界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开发耐盐水稻对于盐渍地的开发利用以及世界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
学位
植物器官脱落的发生是一个高度精密协调的过程,在植物的生殖、发育和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脱落相关的性状也是植物驯化和育种中主要的农艺性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参与调控花器官的脱落已有报道,但是究其在离区的产生、分布及调控脱落发生的分子机制仍然未知。本研究从拟南芥离区ROS的产生入手,对Tair数据库中已公布的拟南芥SOD(AtSODs)氨基酸序
学位
盐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之一。研究植物耐盐机理和挖掘耐盐关键基因对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盐生植物之一,属于藜科盐角草属,生长于盐碱地、盐湖旁及海边,在含盐量高达0.5-6.5%的土壤中也能生长,但目前对其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还很不透彻。本研究以盐角草为材料,通过RNA-Seq数据分析
学位
N-末端乙酰化(Nt-乙酰化)是真核生物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修饰之一,影响人类和拟南芥中80%-90%的可溶性蛋白。然而,目前对植物蛋白质N端乙酰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了解甚少。在真核生物中,一些Nats需要不同的催化和辅助亚基(如Nat A、Nat B、Nat C和Nat D)。Naa50是N末端乙酰基转移酶Nat E复合物的催化亚基。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Naa50的缺失会导致拟南芥的不育。因此,我
学位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消炎抗菌、抗血栓、抗病毒等药用价值,在食品、化妆品、日用化工品、生态保护等领域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类病毒是单链共价闭合的环状RNA分子,不编码蛋白质,侵染力和传染性强、潜伏期较长、检测和防治都较为困难,侵染寄主后可造成严重影响。本实验论文以感染了类病毒的金银花植株为研究材料,运用小RNA测序技术、一步法RT-PCR技术、构建侵染性克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