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震前地下水位测量的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位异常是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地震前兆信息之一。因此,地下水位数据的监测,对地震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我国地下水位观测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前兆台网,拥有近1000口观测井泉,每日采集到数以万计的观测数据。但是,目前我国地震地下水位前兆数据的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数据的传输以函寄、电话报数为主,部分数据还要靠人工输入计算机中,这就严重阻碍了数据的有效利用和长期保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远程监测系统来实现观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在查阅大量中外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通信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的远程监测系统。本系统硬件平台采用了三星公司的基于ARM920T(Advanced RISC Machine)内核的S3C2410A芯片作为系统处理器,软件平台采用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采用了GPRS作为无线通信方式。S3C2410A处理器将采集到的水位数据传送到处理器的串口,通过其串口控制GPRS无线通讯模块接入Internet网络,并将数据传送到指定了地址(固定IP地址或域名)的监控中心主机,从而实现了对地下水位的远程无线监测和数据保存。本文完成了远程嵌入式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首先以S3C2410A芯片为核心进行硬件开发,硬件平台主要包括存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存储模块采用了MCP FLASH(MCP是Multi-Chip Package的缩写,即多芯片封装)存储器,其内部集成了32M的NAND FLASH(NAND型闪存)和16M的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即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为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存储空间;数据采集模块,是由感应式数字水位传感器、水位变送器和S3C2410A的八路十位A/D(Analog/Digital)转换器组成;数据传输模块,采用GPRS通信模块GR100。然后针对S3C2410A的硬件特性,修改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源代码并编写部分内核源代码以保证操作系统对硬件系统的支持;配置和编译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构建了相应的嵌入式Linux平台。最后在该软硬件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外围硬件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应用程序实现地下水位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功能。通过实验,证明远程嵌入式监测系统能够满足地下流体观测网对数据自动采集和传输的需要。该系统的设计节省了地下流体观测网的投资费用,保证了地下水位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方便了地下水位数据的保存。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三维芯片(3D-IC)通过硅通孔(TSV)技术来实现电路的垂直互连,延续了摩尔定律,但在制造、绑定等过程中,TSV容易引入各类缺陷.添加冗余TSV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TSV面积
基于XMC 65 nm浮栅工艺,设计了一种基于闪存的存算一体向量矩阵乘法器.进行模拟计算的闪存单元工作在线性区,采用两个闪存单元以差分的方式存储一个权重,提高了计算线性度,减
提出了一种新型低功耗、高稳态电平位移电路.该电路能将5V输入电压转换为10 V输出电压,在电路的初态和电平转换过程中均保持高稳态.采用瞬态增强结构,能加速电平信号之间的转
提出了一种基于0.13 μm CMOS工艺实现的低功耗静噪检测器,可应用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等高速串行数据链路.该静噪检测器包括电平转换器、比较器和输出检测器.电平转换器中,引
提出一种皮瓦级、超低功耗的新型基准电压源.该电路利用工作在亚阈值区的不同类型MOS管的栅源电压差,获得在不同工艺角下均有良好温度特性的基准电压.同时,加入校准电路来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