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整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群众生活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瓦解,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某些旧的农业发展制度可能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曾一度提高了我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搞活了农村经济,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功不可没。但是,我国农业生产分散化与碎片化现象已经成为阻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原因,并且也不利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因而,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土地流转制度的实行与广泛推进势在必行。基于此,就必须考虑和研究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相关因素。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贫困多发地区,土地分散化、零散化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就土地流转的实际推进来看,与东部、中部相比,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尚未成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农民流转行为不规范、政府行为失位等现象。因此,深入对西部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加以分析,对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研究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土地流转相关理论和大量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然后对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和土地流转现状进行简要描述,并对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特点作出了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现状特征的分析,从个人特征、经济特征、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能对农户土地流转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属性、家庭年收入、土地转出价格、是否参加社保,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和2013年CHARLS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构建logit模型,分析因以上因素的差异对西部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农户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非农职业的工作属性、土地流转价格、家庭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在西部地区进一步推广土地流转,首先需要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从事非农职业的技能,弱化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农户更容易对土地流转的正确认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并在土地流转中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有利于土地流转体系的建设。经济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产生的影响因素十分明显。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缺乏合理性,所以建立健全价格体系也是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保障水平对土地流转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农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权益得不到保障,安全感缺失,不利于发展土地流转。所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土地顺利流转。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首先在研究对象上的创新:西部地区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土地流转环境与中、东部具有明显差异,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整体或个别省市的农民土地流出行为或者流出意愿,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以往的研究主要着重对农业政策的分析,而本文采用了微观计量的方法对影响西部地区农民土地流转行为进行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分析结果的说服力,实现了土地流转研究方面的方法创新。最后本文采用的CHARLS数据库真实性很高,有利于得出真实结论。毋庸置疑,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政策因素始终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政策的复杂性和相关资料的缺乏使得本文并未涉及到政策因素。最后,本文选取CHARLS数据库中收集的数据,数据更新较为滞后,以致无法证实反应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的最新情况。希望本文能为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贫困多发地区,土地分散化、零散化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就土地流转的实际推进来看,与东部、中部相比,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尚未成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农民流转行为不规范、政府行为失位等现象。因此,深入对西部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加以分析,对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研究意义。
本文首先梳理了土地流转相关理论和大量的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然后对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和土地流转现状进行简要描述,并对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特点作出了分析。通过理论研究和现状特征的分析,从个人特征、经济特征、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能对农户土地流转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属性、家庭年收入、土地转出价格、是否参加社保,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和2013年CHARLS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构建logit模型,分析因以上因素的差异对西部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农户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非农职业的工作属性、土地流转价格、家庭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水平;在西部地区进一步推广土地流转,首先需要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从事非农职业的技能,弱化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农户更容易对土地流转的正确认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并在土地流转中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有利于土地流转体系的建设。经济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产生的影响因素十分明显。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偏低,缺乏合理性,所以建立健全价格体系也是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保障水平对土地流转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农民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权益得不到保障,安全感缺失,不利于发展土地流转。所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土地顺利流转。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首先在研究对象上的创新:西部地区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而言,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土地流转环境与中、东部具有明显差异,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整体或个别省市的农民土地流出行为或者流出意愿,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民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以往的研究主要着重对农业政策的分析,而本文采用了微观计量的方法对影响西部地区农民土地流转行为进行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分析结果的说服力,实现了土地流转研究方面的方法创新。最后本文采用的CHARLS数据库真实性很高,有利于得出真实结论。毋庸置疑,本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政策因素始终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政策的复杂性和相关资料的缺乏使得本文并未涉及到政策因素。最后,本文选取CHARLS数据库中收集的数据,数据更新较为滞后,以致无法证实反应西部地区土地流转的最新情况。希望本文能为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