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是国际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贸易活动与投资活动存在着互相影响关系,但是这种影响关系的方向与强度却一直没有定论。东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投资对象国和贸易伙伴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双边的经济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规模出现回落,出口结构转型升级问题亟待解决。那么,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是否会影响出口贸易?是否会影响出口结构?这种影响效应是促进作用还是挤出作用?强度如何?都将成为双边深化经济合作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针对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首先总结归纳了相关研究文献,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结论,总结得出本文的重点及创新点。然后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构建动态均衡模型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探讨了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OFDI,下文同)对出口规模的影响效应;同时根据投资的不同动机,划分为资源寻求型OFDI、效率寻求型OFDI、市场寻求型OFDI和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最后得出结论:东道国市场需求和沉没成本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的关系;四种投资动机都能通过对应的传导机制影响出口结构。接着基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现状数据,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把握当前发展特征,并从投资和出口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性探索二者的动态演进关系。最后在测算出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活动和出口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本文最终得出结论如下:(一)中国对东盟地区直接投资及出口均具有正向辐射作用,不仅会对本区域内投资活动、出口活动产生影响,还将作用于周边区域。空间相关性检验得出,经济(资本衡量)权重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存在着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二)中国对东盟地区的出口规模存在空间集聚性,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正向促进了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规模。这种促进作用,不仅作用于本区域的出口贸易,同时也将辐射至周边区域。(三)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对相应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对劳动密集型出口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对资本密集型出口存在短期推动效应以及跨区域辐射效应,且其长期跨区域辐射作用较强。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区域推动作用和跨区域辐射作用为正值但不显著。(四)中国对东盟地区的出口还受到其他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制度因素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U”型关系,东盟国家制度环境的健全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具有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以及显著的跨区域空间辐射作用。经济自由度对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空间辐射作用显著为负,对劳动密集型产品本地效应和周边辐射效应均为负值且不显著。汇率水平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空间辐射作用显著,且长期正向辐射作用要大于短期辐射作用。最后,在前文的分析中,本文认为应该从战略方面入手,通过经济战略布局调整,适当引导跨国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最终实现促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