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相比于传统的大孔吸附树脂和凝胶型吸附树脂,它因机械强度高、特异性吸附强、吸附容量大以及基团功能化扩展范围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在污水处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血液透析、分析化学、石油化工等领域广泛运用。我国在高分子吸附树脂的研究以及吸附树脂处理有机污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对污水中致癌有机物的去除,但树脂以共价键吸附时,解吸困难,以氢键吸附时,吸附特异性不强。本文为了提升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吸附特异性和吸附量,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制备一种针对苯胺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树脂。此研究中,利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低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St-DVB),采用自制的1,4-二氯甲氧基丁烷(BCMB)为氯甲基化试剂,在后交联中苯酚修饰,以环己胺为印迹模板,制备出含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分子印迹吸附树脂PHMI,同时制备了已研究出的非分子印迹超高交联吸附树脂LM-5。将制备的树脂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与孔径测试仪、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进行表征,然后研究了PHMI吸附树脂在水体系和非水体系中对苯和苯胺混合溶液的吸附性能以及对苯胺的吸附选择性,分析了体系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形成氢键的影响。系统研究了树脂PHMI在水体系中对苯、苯胺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最后,比较了树脂PHMI与未分子印迹的LM-5树脂的在水体系中对苯和苯胺吸附的综合性能。制备出的树脂PHMI比表面积为678.3m2/g,孔容为0.577cm3/g。研究发现树脂PHMI在初始浓度为800mg/g的水体系中,298K时对苯、苯胺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62.240mg/g、118.485mg/g。不同初始浓度下,苯胺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苯的平衡吸附量,主要是因为苯胺能与树脂PHMI的表面形成氢键。树脂对苯、苯胺的吸附过程放热,温度升高时,对苯和苯胺的吸附量均降低。在298K中性条件下,PHMI对苯胺的吸附选择系数大于1.5,呈现选择性性吸附。吸附热力学研究发现,PHMI对苯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苯胺的吸附同时符合Freundlich模型与Langmuir模型,对苯胺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存在,对苯的吸附仅为物理吸附。通过Lagergren模型和Kannan-Sundaram模型动力学分析得出,树脂PHMI对苯和苯胺吸附速率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PHMI对苯、苯胺吸附的颗粒外速率常数分别为0.0164 min-1和0.0128 min-1,颗粒内速率常数分别为5.491 mg?min-1/2?g-1和9.620 mg?min-1/2?g-1。pH对树脂的吸附影响较大,尤其对苯胺的吸附影响更明显,PHMI在强酸和强碱下会失去对苯胺的吸附选择性。苯和苯胺在PHMI上解吸时间分别约为8h和12h,解析率分别为99.72%和91.20%。通过对比PHMI和LM-5在水体系混合溶液中吸附量,初始浓度为800mg/g,298K时,PHMI对苯胺的平衡吸附量比LM-5的大36.975mg/g,对苯的平衡吸附量比LM-5的大16.284mg/g,对2-萘酚的平衡吸附量比LM-5的大3.494mg/g。两种树脂在混合溶液中,对2-萘酚的吸附量差别不大,但PHMI对苯胺的吸附明显大于LM-5对苯胺的吸附量,说明PHMI不仅能与苯胺形成氢键,分子印迹后使其比一般氢键吸附树脂的吸附量更大,吸附特异性更强。PHMI和LM-5在不同pH时对苯胺和2-萘酚吸附的变化趋势接近。苯胺在树脂PHMI和LM-5的解吸效率分别为91.20%、93.72%,解吸时间分别为12h、9h,解吸效率较接近,但苯胺从PHMI上解吸时间更长,因为分子印迹后,模板留下的空穴会造成空间位阻,使解吸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