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损害救济法律路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特别是一系列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我国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已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国内学者对于环境损害及其救济已经开始了逐步深入的研究,环境损害虽然具备传统损害概念的某些特征,但它并不是指某个民事主体的权益所遭受的不利后果,而是指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环境本身的消极影响,实质上的是对环境权益的损害。由于环境法学自身发展的不足以及现有理论对环境保护的缺失,立法偏重于对私人环境权利的保护和救济,欠缺对环境公益损害的预防和补救。传统的环境私权理论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损害问题,因此,本文着重从环境公益的损害救济角度出发,尝试以义务本位为主进行立法完善,着重弥补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缺位,探讨我国环境损害救济的途径及完善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我国环境损害救济的现状,本节首先介绍环境损害的内涵,其次,通过对我国现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司法救济、环境行政机制的四大方面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环境损害救济的缺陷及成因。第二章,国外环境损害救济的经验及启示,本节重点介绍和分析日本、美国等国家对环境损害救济的先进制度和经验,并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第三章,我国环境损害救济制度的途径探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修改和完善环保立法,环保立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转变权利本位立法观念,尝试以义务本位为主合理设定环境义务,环境教育积极入法,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第二,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合理拓宽原告诉讼资格,简便诉讼程序,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司法人员的环境科学专业水平,充分保障环境公益损害的司法救济。第三,充分发挥行政救济的作用,合理改善环保行政机构设置,尝试环保部门自上而下垂直领导的体制,集中管理环境问题。转变执法理念,由被动执法转向积极执法,创新管理手段,加强行政执法与公众的配合。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并明确规定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积极培育和
致良知理论乃阳明学之核心,既是王阳明仁且知的人生归结,又是儒学传承之一脉,亦是社会文化变迁之呈现。良知是本体,致是工夫,致良知是主体升进至一定心境之过程:既重视主体的能动
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时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精华,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它是社会主义
在我国,生态道德建设比较滞后,尤其是在农村更为凸显,它已经深深地影响着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久发展,因此,搞好生态道德建设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对
在家政服务合同纠纷中,家政服务瑕疵纠纷是典型的纠纷类型。在家政服务瑕疵纠纷情形下,家政服务瑕疵的判断及其法律救济问题成为需要重点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民法
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中,因为对车辆检测的精确度不足,会出现相邻车道车辆或者同一车道前后车辆的误测误判问题。利用高增益、窄波束的波束扫描天线可以提高检测精度,解决车辆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维护海洋权益和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监测,水下探测器、水下环境监测、水下成像技术以及所构成的水下无线通信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
住房是人们生存的必备设施,是家庭的基体。住房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基于各自的经济条件以及工作需要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居住形式,而可供选择的也是多
童子军作为20世界曾经风靡于世界的青少年组织,最初是由英国的贝登堡提出,通过在野外进行一系列的游戏、训练活动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完善青少年的人格,使他们长大后成为服务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节能减排的需求日益增加。相比于亚临界参数机组,超临界参数直流机组效率较高,故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然而,在直流锅炉低负荷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