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群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城市群与群外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不停地快速流动与碰撞,推动了城市群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目前,地理学对于区域特性和差异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对区域空间联系的研究,尤其是对城市群空间联系的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文以空间联系作为切入点,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群空间联系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构建,进而在此框架的指引下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空间联系的过程、要素、特征、测度、模式、问题和调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全文由七个部分组成,分为绪论、结论和五章正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区域的界定,研究内容与方法,最后阐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第一章首先对城市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以空间联系为切入点,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群和空间联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做了简要的评价。第二章从城市群空间联系的要素与测度、类型与模式、过程与效应、机制与调控八个方面对城市群空间联系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初步构建。第三章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辽中城市群空间联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和空间成长过程进行了划分,进而对影响辽中城市群空间联系的自然、人文、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要素进行了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辽中城市群空间联系存在的主要特征。第四章首先利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城市流强度模型和空间运输联系模型等研究方法对辽中城市群空间联系的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进而归纳总结了未来辽中城市群空间联系可能存在的四种发展模式。第五章首先分析了辽中城市群空间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调控思路和建议。结论部分概括了本文各主要章节的内容,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归纳,指出了论文的主要贡献,存在的不足和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