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教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和规范,经历了从允许,到鼓励,到扶持,再到规范的过程,依据教育部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称,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到了13.99万所。民办教育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中小学民办教育学校争抢优质生源,表现为市场和政府在行业管理方面的双重失灵,这类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民办教育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方式运行,也不能完全按照政府的模式运行,因为民办教育学校和政府都不能代表民办教育行业发展的利益,那究竟以什么样的模式既能保障社会资本参与民办教育投资的积极性,又不打乱教育行业的秩序,维护教育的公益性,是论文关注的主要问题。论文尝试利用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的知识,深入理解民办教育的实质,对比研究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由于性质的不同,但产品相同的特点,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着重研究行业协会职能,并从行业协会的治理,如何保障行业协会的作用真正得到体现,有效的控制市场失灵及市场的外部效应问题,为如何利用好民办教育为社会提供教育产品进行深入的思考。论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研究了民办教育协会行业管理所涉及到的公共管理理论,包括公共治理理论、非政府组织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同时为了让研究更有实践意义,研究了国家政策、成都市民办教育协会内部的各种章程、规章、调研报告等等内容。其次为了深入调查成都民办教育行业的状况,论文采用访谈的方法,在文章研究及调查的过程中访谈了成都市民办教育协会管理班子及部分职员、走访了成都市部分民办教育学校进行调查,同时也访谈了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最后论文采用了案例研究法,对比了国外民办教育协会与成都民办教育协会在历史、职能等多个方面的异同,总结民办教育在中国发展可能的模式,从而为解决成都市民办教育协会行业管理问题提出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和贡献是提出了成都市民办教育协会作为民办教育行业利益代表的重新定位,应该采取独立自主的行业管理模式,基于成都市民办教育协会的现状,若完成这些转变,除了呼吁政府进行职能转换之外,协会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这种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