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放射性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以放射性直肠炎最多见,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由于在放疗期间出现,往往能够得到及时诊治,然而放疗结束后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出现的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因患者就诊率不高而容易遗漏,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对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炎、激素、肠粘膜保护剂、肠内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高压氧等,严重者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中医自古提倡“未病先防”,重在预防,本研究在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使用艾箱灸艾灸气海、关元、神阙3个穴位,观察艾箱灸在降低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共60例宫颈癌住院放疗患者,分为艾灸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艾灸组(艾箱灸神阙、气海、关元+口服蒙脱石散)或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6个月以上,观察其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1.艾灸组收集有效数据27人,平均年龄56.81岁,对照组收集有效数据28人,平均年龄55.07岁,两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值=0.538>0.05)。2.艾灸组 Ⅰ-Ⅳ期分别为 6 人(22.2%)、8 人(29.6%)、7 人(25.9%)、6人(22.2%),对照组 Ⅰ-Ⅳ为 4 人(14.3%)、11 人(39.2%)、5人(17.9%)、8人(28.6%),两组临床分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0.681>0.05)。3.艾灸组共有8人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症状,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29%,RTOG分级2级及以上病例数为6人,严重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22%;对照组共有10人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症状,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35%,RTOG分级2级及以上病例数为9人,严重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32%。两组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0.436>0.05),但从发生率来看,艾灸组还是要略低于对照组。严重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0.413>0.05)。4.艾灸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对比及分布情况:艾灸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最低值66g/l,最高值134g/l,平均值104.81g/l;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最低值74g/l,最高值123g/l,平均值102.96g/l;艾灸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最低值69g/l,最高值135g/l,平均值103.64g/l,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最低值72g/l,最高值126g/l,平均值98.14g/l;艾灸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0.829>0.05),艾灸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0.181>0.05)。艾灸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比较提示艾灸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4>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38>0.05),提示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下降明显。从下降趋势来看,艾灸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1%vs4%),提示艾箱灸气海、海关、神阙可能存在抑制宫颈癌盆腔放疗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的作用。结论:艾箱灸可减少宫颈癌盆腔放疗后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并降低严重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病例的发生率,艾箱灸可减低宫颈癌放疗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