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的公立医院被分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前三者主要提供全面的综合性的医疗服务,而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疑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定位,决定了它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关键地位,是城市公共卫生的基础所在,也是大众卫生保健功能发挥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如何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实现医改中的强基础,进而真正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办主体仍是政府,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行政管理,但行政管理存在着各种问题,尤其是在以家庭医生制服务改革为背景的转型发展中,原有组织架构已经不利于当前社区功能的发挥,需进行优化。家庭医生制度建立在全科医生团队的基础上,并以此为主要载体,在社区内,以提供全面健康管理为目标,通过契约服务的形式,以家庭为单位,为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提供连续、安全、有效、适宜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模式。以上海某区为例,为了配合家庭医生工作的开展,各镇(街道)增设社区管理科,具体负责家庭医生团队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社区管理科实际上是空架子,其内部人员均来自以前各个职能科室,且服从原有科室的管理,这种组织架构实质上是一种临时性任务团队,缺乏组织保障。如此一来,则出现了多头领导导致人员职责不清,或者社区管理科没有实权,必须完全配合其他职能科室工作。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全科团队的有效管理与家庭医生工作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家庭医生工作使得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功能,即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功能更为凸显,从以往科室门诊转型到团队服务,社会的互动性和团队的协作性增强,对组织边界的打破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社区首诊制、双向转诊制等社区卫生功能的重新定位,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运行机制。因此,家庭医生工作若要顺利高效开展,组织架构变革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从组织架构设计理论出发,借鉴国内外社区卫生发展经验,结合社区职能转变,探索研究管理效率与分工程度的最优组合点,将绩效管理、资源共享、社会参与机制等新型管理理念纳入到架构改革的大框架中去,从而形成组织架构系统设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