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处理对南美白对虾虾仁的品质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2006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虾因其美味和营养丰富而备受大众喜爱。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种虾之一在我国南方也大量养殖。虾仁是优质蛋白和矿物质的来源,因此虾仁的产后加工引起了食品行业的广泛关注。超高压加工技术不同于传统热加工技术,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其应用前景广阔。目前,超高压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产品的产后加工。本课题研究了超高压技术对虾仁颜色、硬度、pH、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虾仁的水分变化,利用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蛋白及其交联作用,最后对比了热处理与超高压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高压处理条件为100-600MPa,保压时间为3min、5min、10min,具体结果如下:1.与对照相比,超高压处理后虾仁的L*值增大、a*值减小。白度与总色差随压力的升高呈现增大趋势,其中200MPa-400MPa的增幅最明显。与对照相比,超高压处理使虾仁硬度增大,且硬度随压力上升而不断增大。而虾仁pH随着压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保压时间对虾仁理化性质的影响没有压力变化显著。2.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显示高压处理下虾仁弛豫时间缩短,水分子与蛋白分子的相互结合作用增强,水分流动性减弱。超高压处理显著降低了虾仁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P<0.01),而SDS对变性蛋白有很好的溶解性。SDS-PAGE对虾仁蛋白的分析表明超高压处理下虾仁蛋白质间的交联反应与分子间非共价键的形成有关,且非共价键的交联程度随压力增大而加剧。超高压处理后虾仁的水分变化与其它品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高压会引起水分分布及水分形式的改变,从而对蛋白结构造成影响,引起蛋白变性,而蛋白变性又会导致其它诸如颜色、硬度等物化性质发生改变。3.高于40℃的热处理使虾仁由透明转至不透明,50℃时开始变白,60℃处理后体表颜色变红。随着温度的升高,L*值逐步增大,a*、b*值先减小后增大,WI与△E整体呈增大趋势,而硬度与pH呈倒”S”型变化。热处理后虾仁不易流动水向结合水转化,水分流动性减弱。电泳结果表明,热处理的虾仁蛋白条带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变化,随温度升高,蛋白质分子间非共价键交联程度加剧,60℃处理下低分子量的蛋白条带增多,而较高温度下部分蛋白通过分子间双硫键形成高分子聚合物。4.超高压与热处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虾仁品质的改变,但高温引起的品质改变程度更大。超高压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对虾仁颜色、蛋白质的改变,维持一定的pH值,减少水分损失,并延缓质构的改变。要达到相同程度的品质改变,超高压所需的能耗更少。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加工技术,将超高压技术应用于虾仁产后加工前景广阔。
其他文献
酸性蛋白酶(Acid protease)是一种适合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蛋白质的酶类,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酿造、皮革、胶原纤维和饲料工业等诸多行业。而近年来酸性蛋白酶作为一种新型饲
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脱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传统文化是社会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发展有深远且隐匿的影响,也是医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求甚解的学
CRP能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SANFH与上述疾病机制相近,作者推测CRP可能作为SANFH早期的预测指标。因此,本研究检测应用激素后血清CRP的变化和藻酸双酯钠的干预作用。
我国高速铁路行业发展迅速,经过多次铁路大提速,我国正全面步入高铁时代。高速铁路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高速列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影响列车
剪力墙结构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主要是因为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抗震性.因此,本文针对间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运用的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其目的就是
<正> 从认知层面上看,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所做的一种整体性评价,是个体正向自尊需要(need forpositive self-regard)的反映,因为我们每个人通常都希望自己是有能力的、成功的
用间歇式搅拌反应器,对丙酮氰醇(HCN)法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中水解和酯化反应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的水解反应有较高的平衡转化率,其动力学方程为k_1=6.52x10 ̄6exp(-69.8/RT);(2)甲基丙烯酸
针对宁波港北仑港区集装箱码头高架滑触线延伸改造项目,介绍老线路安全跨接、端立柱拆卸前准备、端立柱与工艺立柱间的结构件拆卸工艺、地面组装及检验、承重索和防雷索对接安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91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患者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及尿细菌培养,观察患者尿细菌培养、尿常规检验情况。结果(1)尿细菌培养情况:
食品包装用塑料在加工、存储以及销售环节直接与食品接触,塑料种类误用或有害成分超标都将演变成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仅食品包装塑料年用量已逾600万吨,目前进出口岸上采用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