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FAO/OIE规定的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它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其高度易感,其他野生动物也可偶尔发生。近期我国周边国家大规模疫情的爆发以及2007年7月25日疫情在西藏自治区日土县的首次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N蛋白是病毒中含量最高的蛋白,抗原性最强,而且较为保守。Buckland等研究表明所有针对麻疹病毒属病毒的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表位大多在Ⅳ区(421-525的羧基末端区);另有研究表明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的454~472位氨基酸序列具有非常强的免疫原性,而且是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的,这一区域的多肽抗体能特异地识别小反刍兽疫病毒。
基于该背景,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计算机软件从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中筛选出与麻疹病毒属其他成员具有较低同源性且含有强抗原决定簇的蛋白质片段(376~525aa)并设计引物,以本中心保存的含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片段(376-525aa)基因,大小为450bp。将PCR产物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通过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以正确的阅读框架插入了pET-28a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运用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并用Western-blot进行鉴定,目的片段获得了正确表达,其分子量大约为21.5KD,与预期结果一致,且该重组蛋白能被小反刍兽疫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通过裂解细菌,溶解包涵体,利用载体上提供的His tag,使用Ni+离子亲和层析柱从表达产物中纯化目的蛋白,从而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实验室诊断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以纯化的重组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片段(376~525aa)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及3次亚克隆,共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针对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片段的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G6、7C10和8C11,再通过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得了腹水。其单抗亚类属于IgG2b。经Western-blot、间接ELISA试验鉴定,这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片段发生特异反应,而与犬瘟热病毒、新城疫病毒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由于国内无牛瘟病毒,单抗与牛瘟病毒的交叉反应尚有待于进一步鉴定。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此3株单抗均能特异的识别小反刍兽疫病毒疫苗毒,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试验成功研制出针对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我国建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