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梅花针配合温和灸与单纯口服弥可保片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求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选择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先选取双侧膈俞、气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并按照此顺序,进行温和灸,灸至皮肤潮红,再取梅花针,对麻木部位进行消毒后,进行弱刺激,以局部皮肤略见潮红,而无疼痛感为度。每天1次,每次5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天。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0.5mg/次,1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两种疗法均能降低中医症状总积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降低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多汗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单项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降低多伦多临床评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多伦多临床评分改善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组内比较,两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不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梅花针配合温和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相较于口服弥可保片能够更好地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且梅花针配合温和灸疗法在改善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多汗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值得肯定和研究。2.梅花针配合温和灸与口服弥可保片在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传导速度方面疗效相当,运动传导速度方面改善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