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欺骗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欺骗一直是不同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过去几十年,研究者试图阐明欺骗/诚实背后的认知机制,其中,欺骗和诚实谁更倾向于直觉反应的问题尤其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Grace理论认为诚实是更直觉的反应,欺骗需要更多的认知控制;而Will理论则认为欺骗更倾向于直觉,诚实则需要更多的认知控制。目前两种理论都得到相应的证据支持,因此争论仍在持续。近些年,一些研究者试图从不同欺骗情境和个体差异的角度来调和这两种理论间的矛盾。例如,一些研究者发现情境中“欺骗行为是否会伤害具体对象”会对说谎和诚实的直觉反应造成影响:当欺骗行为不会伤害具体对象时,欺骗是人的直觉反应;而当欺骗将会给特定对象造成伤害时,诚实是人的直觉反应。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个体的道德同一性对欺骗/诚实的认知机制有影响:高道德同一性人群中,诚实更倾向是人的直觉反应,在低道德同一性人群中,欺骗更倾向是人的直觉反应。本研究希望探讨不同的欺骗情境能否调节说谎或诚实的直觉反应,采用时间压力的操作方式考察不同欺骗情境下被试的说谎是直觉反应还是诚实是直觉反应,包含3项研究以创造不同欺骗情境:说谎情境中欺骗行为是否会伤害具体对象(研究一),利己与利他动机相冲突的欺骗情境(研究二),利己与利他动机相一致的欺骗情境(研究三)。另外,本研究还结合研究中常用的人格特质,使用道德同一性、马基雅维利主义和奖励敏感性来探讨个体差异能否调节说谎和诚实的直觉反应。研究发现:(1)被试在时间压力条件下更倾向于做出欺骗行为(2)伤害对象在认知控制与欺骗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未达统计显著水平,但在不同伤害对象的情境中,被试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倾向:当欺骗不会伤害具体对象时,欺骗是更直觉的行为,诚实需要更多认知控制;当欺骗会伤害具体对象时,个体无明显反应偏向。(3)不同欺骗情境无法调节认知控制对欺骗的作用。(4)道德同一性、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能够对被试欺骗行为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依赖于具体情境。在说谎可能伤害具体对象的情境下,道德同一性负向预测被试是否说谎;在利己与利他动机冲突的说谎情境中,马基雅维利主义正向预测被试是否说谎以及说谎程度。综上所述,本研究更倾向支持Will理论,即欺骗是更直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