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控制与欺骗行为—自利和利他情境下的调节效应探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prit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欺骗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欺骗一直是不同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过去几十年,研究者试图阐明欺骗/诚实背后的认知机制,其中,欺骗和诚实谁更倾向于直觉反应的问题尤其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Grace理论认为诚实是更直觉的反应,欺骗需要更多的认知控制;而Will理论则认为欺骗更倾向于直觉,诚实则需要更多的认知控制。目前两种理论都得到相应的证据支持,因此争论仍在持续。近些年,一些研究者试图从不同欺骗情境和个体差异的角度来调和这两种理论间的矛盾。例如,一些研究者发现情境中“欺骗行为是否会伤害具体对象”会对说谎和诚实的直觉反应造成影响:当欺骗行为不会伤害具体对象时,欺骗是人的直觉反应;而当欺骗将会给特定对象造成伤害时,诚实是人的直觉反应。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个体的道德同一性对欺骗/诚实的认知机制有影响:高道德同一性人群中,诚实更倾向是人的直觉反应,在低道德同一性人群中,欺骗更倾向是人的直觉反应。本研究希望探讨不同的欺骗情境能否调节说谎或诚实的直觉反应,采用时间压力的操作方式考察不同欺骗情境下被试的说谎是直觉反应还是诚实是直觉反应,包含3项研究以创造不同欺骗情境:说谎情境中欺骗行为是否会伤害具体对象(研究一),利己与利他动机相冲突的欺骗情境(研究二),利己与利他动机相一致的欺骗情境(研究三)。另外,本研究还结合研究中常用的人格特质,使用道德同一性、马基雅维利主义和奖励敏感性来探讨个体差异能否调节说谎和诚实的直觉反应。研究发现:(1)被试在时间压力条件下更倾向于做出欺骗行为(2)伤害对象在认知控制与欺骗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未达统计显著水平,但在不同伤害对象的情境中,被试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倾向:当欺骗不会伤害具体对象时,欺骗是更直觉的行为,诚实需要更多认知控制;当欺骗会伤害具体对象时,个体无明显反应偏向。(3)不同欺骗情境无法调节认知控制对欺骗的作用。(4)道德同一性、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能够对被试欺骗行为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依赖于具体情境。在说谎可能伤害具体对象的情境下,道德同一性负向预测被试是否说谎;在利己与利他动机冲突的说谎情境中,马基雅维利主义正向预测被试是否说谎以及说谎程度。综上所述,本研究更倾向支持Will理论,即欺骗是更直觉的行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GRACE评分联合TNI峰值与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从而明确GRACE评分与TNI峰值对AMI患者心功能早期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92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根据各病例入院时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分别根据GRACE评分的高低程度将病例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三组;根据各病例住院期间TNI峰值的高低程度分为ABC三组。监测2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PCI
【目的】本实验从临床组织水平及细胞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线粒体环状RNA(circ RNA)进行分析,探究线粒体circ RN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分布表达状况。同时用高糖干预子宫内膜癌细胞以模拟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病人模型,进一步分析糖尿病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线粒体circ RNA的表达情况。以便更好的探究子宫内膜癌发生机理,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并作出指导,进而实现对子宫内膜癌的分子靶
寻找和研究新奇的物态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核心方向之一,拓扑物态自出现起就激发了物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而近年来高阶拓扑物态概念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了拓扑物态的发展。相比于拓扑物态,高阶拓扑物态的“高阶”体现在其“体边对应”上,体边对应是拓扑物态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如果一个系统的体性质是拓扑非平庸的,则相应地它的边界上就会存在稳定的无能隙的边界态。这些边界态支持无耗散的输运,在制造无耗散的电子器件方面
学位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氧化还原蛋白,参与光合和呼吸作用的电子传递链,与众多复合物共同组成电子传递网络。在许多的光合细菌的光合链中,细胞色素c通常负责完成膜周质侧的电子传递。本课题以嗜热光合细菌中的光合玫瑰菌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光合玫瑰菌的光合电子传递链缺乏通常普遍存在的可溶性c型细胞色素来完成膜周质侧的循环电子转移途径。而在本研究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