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是新兴的脑科学,刚开始只是作为一种新的笔记方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思维工具和学习方法。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是用时最多、开展范围最广的课型,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技巧的主要渠道,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课程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大量研究表明,思维导图以可视化的形式,可以有效地组织英语读、写知识,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英语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把握知识的整体架构,促进学生对单词、语法、阅读和写作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成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因此,有必要探索如何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构建一种互动式的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检验该教学模式能否改善阅读教学的效果,为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从这个问题出发,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本文梳理了思维导图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就思维导图背后的理论支撑和英语阅读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2.在思维导图和英语阅读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初中英阅读课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基于思维导图的一些课件设计方法,并构建了一套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在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中,思维导图是该模式的核心,它将教师、学生和授课内容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并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等多个教学场景。在此框架的基础上,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并展示了一个具体案例。3.通过实践教学、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形式,分析并检验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否可行,是否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通过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具有如下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材料、更清楚地阐释教学内容、及时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把握阅读文本的能力以及理解和复述课文的能力;促进教学中的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改善阅读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