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人类步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不仅科技取得巨大突破,金融市场也赋予互联网企业高估值的光环。过去5年里,美国社交网络公司的表现较标准普尔指数高出170%。2017年全球市值前十的企业中,互联网企业占比一半,中国成功入围两家企业——腾讯和阿里,均为互联网公司。2007年到2011年,Twitter的估值从8000万美元到80亿美元;2012年到2014年,Instagram估值翻了35倍;2017年Snapchat上市,P/S高达70倍,这些都体现了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青睐。但光环似乎并未一直笼罩,2018年,Twitter的市值仅仅180亿美元,而Facebook市值高达5430亿,互联网公司为何享有高估值,估值的差异因何而起,引人深思。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在学术界一直是难以解释的现象,例如Snapchat和美图公司,他们在上市时净利润和净现金流均为负值,传统财务估值模型不再适用。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其最大的资源是用户,资源的价值体现在用户创造的网络效应中。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将跳出传统财务估值,转向规模估值,研究用户如何推动企业规模增长,而规模是否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本文以梅特卡夫法则为理论基础,探究用户如何为互联网公司创造价值。一方面本文运用实际案例,分析用户数量(MAU)和单用户收入(ARPU)如何推动销售额和市值增长,来验证梅特卡夫法则的解释力,并对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检测估值模型中包含的参数及其关系。另一方面,利用分析结论建立以梅特卡夫为基础的估值模型,并根据案例数据分析,对模型的显著性进行验证。同时,作为一篇案例分析论文,需要分析商业模式的不同对模型参数值的影响,来解释为何案例公司之间的估值差异。本文结合国泰君安模型,对参数的现实意义进行进一步解释。最后,本文将梅特卡夫估值模型运用到一家上市不久并且估值备受争议的互联网企业——美图公司,通过完整的业务介绍、财务分析和商业模式分析,证明美图公司的价值基础来源于用户。并通过拟合其收入和用户数量之间的关系,完成估值模型适用性测试,尝试完成对美图公司的估值。在估值过程中,为避免单一估值模型的片面性,本文结合了剩余收益模型对市场情绪和目前股价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以辅助梅特卡夫模型的应用。本文在运用梅特卡夫法则的基础上,用案例分析验证了梅特卡夫法则;本文构建了以销售额为特征的规模估值模型,列明了模型的适用条件和运用逻辑,为后续研究略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