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 年 7 月 21 日 19 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的公告: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经国务院批准,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它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而且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不再进行官方调整。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的广泛讨论。随着交易调控方式的逐渐变化,人民币每天的浮动范围将会扩大,国内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与日俱增,亟待发展和丰富具有避险功能的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国外企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外汇风险管理;在发达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外汇避险工具种类繁多,交易额也十分巨大。国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风险管理和外汇避险策略,相关研究也较多;我国当前关于外汇风险管理和避险策略的讨论与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及其对策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强调人民币对美元以外的其它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风险;在汇率风险管理方法上,主要讨论了汇率风险管理的套期保值方法。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从 1890 年以前、两次世界大战前后、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今三个阶段介绍了国外外汇市场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近年来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特点、当今全球几个著名的外汇市场和交易币种。事实表明:全球外汇交易量增幅惊人,外汇市场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场;伴随着外汇交易量上升的同时,外汇市场汇率变动更加频繁和难以预测。然后,从外汇调剂市场阶段(1979 年 8 月至 1988 年 8 月)、外汇调剂公开市场阶段(1988 年 9月至 1993 年 12 月)、全国统一外汇市场阶段(1994 年 1 月至今)三个阶段回顾了我国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阶段的市场交易情况,指出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量逐年显著上升。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以及美元对其他几个主要币种的汇率波动,表明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波动频繁、涨跌剧烈。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务上来探讨如何防范汇率风险。论文的第二部分从理论角度介绍了风险概念及风险度量方法的演变,包括传统的风险度量方法、ARCH方法和VaR方法等,其中重点介绍了由Engel等人发展的ARCH类方法;接着对外汇风险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介绍,指出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关注价格即汇率变动所引发的风险。论文的第三部分介绍了 ARCH 类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进行度量,对模型的设定、数据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并对以该模型为基础就人民币与美元、港币等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定量分析做了介绍。结果显示,虽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