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人口迁移成为人口发展问题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自十九世纪人口呈现大量流动以来,各国学者对不同地区人口的迁移进行了大量研究。就中国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成为现代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动,民族地区人口迁移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研究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协调性对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于人口迁移,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研究对象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迁移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三个经典的人口迁移模型,即,重力模型及修正后的重力模型、马尔科夫链模型和托罗达模型,并就三个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评价分析。其次,在经典人口迁移模型分析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理论模型。具体而言,经典人口迁移模型考虑了迁入(出)地人口数量、地理距离、经济发展状况。与经典迁移模型不同的是,本文考虑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特殊性,加入了迁入(出)地的民族人口占比、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等因素,并结合重力模型给出了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以上构建的理论模型,以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2000年、2010年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数据,对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人口迁移进行了实证分析。具体包括:(1)利用SPSS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了标准化预处理;(2)依据以往统计数据,对五个民族自治地区人口迁移的经济、地理、受教育程度以及地区民族占比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此作为模型假设的准备;(3)五个民族自治区人口迁入实证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模型假设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了所构建理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确定出模型的系数,得到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的实证模型。实证模型可直接说明各个因素对人口迁入数量的影响程度。模型的构建可为民族地区人口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化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