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健脾法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eter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湿热泻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属中医学中“泄泻”范畴,相当于西医学的小儿腹泻病。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好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轻症腹泻,一般预后良好;重症腹泻,易耗伤气血津液,容易出现阴竭阳脱,预后不良,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小儿湿热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小儿推拿是其中行之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推拿自古流派手法众多,如何在传承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吸取精华,师其意而不泥其法,大胆创新遴选出更加安全、有效、简便、易学的手法十分必要。  目的:本研究课题选取湿热泻患儿作为课题研究对象,观察通督健脾法在治疗小儿湿热泻中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湿热泻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等的变化,探讨通督健脾法在治疗小儿湿热泻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小儿推拿这一中医纯绿色疗法开辟新的道路。  方法:本研究病例来自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就诊的湿热泻患儿,就诊时间在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之间,共纳入68例病例。按照设计原则,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通督健脾法)34例,对照组(传统手法)34例。分别记录治疗组、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等临床症状积分。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记录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大便次数、性状、腹痛、腹胀、饮食及精神状态等症状积分。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入选时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总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5%,对照组为94.1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改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在总症状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能改善小儿湿热型腹泻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总症状积分差值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方面: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有不良事件报告,安全性评价较好。  结论:在治疗小儿湿热型腹泻方面,通督健脾法与传统推拿手法对比,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在临床疗效以与改善患儿临床总症状方面,通督健脾法优于传统推拿手法。总之,本套手法安全、简便、有效,患儿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对带轴向温控仪的金属蒸气激光放电管,建立了描述放电管径向温度场的简单数学模型。给出了由热辐射和热传导引起的径向温度变化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分析了轴向温控仪对激光管管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