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也是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瘟病是世界各稻区的最重要真菌性病害之一。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复杂且具有高度致病性变异和分化,常导致抗病品种在3~5年内逐渐沦为感病品种。多年的生产和科研实践证明,选育并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经济、安全、有效措施,抗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及抗病基因的发掘是水稻抗病育种的基础。因此,搜集水稻种质资源,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筛选、抗菌谱测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2019年,对125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稻瘟病菌抗谱测定,2019年对27份西农1B的EMS突变体和27份广东稻种质资源进行了苗瘟、叶瘟和穗瘟的抗瘟性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稻瘟病病穗标样的采集2017、2018年供试菌株均从多地的病穗标样中分离,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供试有效菌株分别划分为6个中国生理群14个生理小种、6个中国生理群18个生理小种。而2019年供试菌株仅从南川福寿镇的病穗标样上分离,仅有4个中国生理群9个生理小种,其中ZD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竟达67.31%,说明做好抗稻瘟病资源鉴定筛选工作,应从多地采集病穗标样进行分离纯化。2.供试材料的抗谱测定明确24个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单基因系的抗菌谱。抗稻瘟病单基因系抗谱最高的是IRBLkm-Ts(Pikm)和IRBLkh-K3(Pikh),抗病频率均为82.18%;其次是IRBL9-W(Pi9)、IRBLk-Ka(Pik)、IRBL7-M(Pi7)单基因系,抗病频率分别为76.24%、73.27%、70.30%;IRBLt-K59(Pit)、IRBL3-CP4(Pi3)的抗谱很低,抗病频率分别为11.00%、10.00%。明确11个日本鉴别品种的抗菌谱。供试日本鉴别品种对重庆、四川稻区来源的菌株的抗病频率介于0.92%~50.00%,均远低于传统抗源Tetep的抗谱。其中,抗谱最高的是K3,抗病频率仅为50.00%;抗谱最低的是K1,抗病频率仅为0.92%。筛选到泸恢602R突变体、J257、J89、G38、Z55、Z52-1、Z52-2、Z47-1、Z47-2等9个突变体的抗谱远宽于或明显宽于其野生型。初步明确H74、H78、H4138和R104等4个新成型恢复系的抗谱明显宽于一些对照恢复系,保持系材料H56、H63具有较宽的的抗谱,10个广东稻资源与9个抗稻瘟病资源具有较宽的抗菌谱,这些材料在稻瘟病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3.初步明确27个西农1B突变体对供试菌株的抗性。初步明确27个西农1B突变体对供试菌株的抗性,其中突变体Z52-1的苗瘟和叶瘟病级均为0,苗瘟和叶瘟抗性均极显著强于野生型;突变体LL29-1的苗瘟和叶瘟抗性均极显著弱于野生型,但其病穗率为0,表现高抗穗颈瘟。4.27份广东种质资源中,除丰特占、黄粳占、广银占的苗瘟抗性极显著弱于传统抗源Tetep外,其余24份资源的苗瘟抗性与Tetep相同,病级为0;丰秀占、广源占6号等15份资源的叶瘟病级为0,与Tetep的叶瘟抗性相同,其余12份资源的叶瘟病级介于2.5~6.0级,抗性极显著弱于Tetep;广源占6号、粤丝软占等12份资源为病穗率或病级为0,与Tetep的穗颈瘟抗性相同,其余15份资源的穗颈瘟抗性极显著弱于Tetep,其中新航丝苗、广银占、野黄占等资源的穗颈瘟达到9级,达高感水平。聚类分析表明,广源占6号、粤丝软占等12份资源与传统抗源Tetep聚为一类,是苗瘟、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均达高抗水平的广东水稻种质资源,在ZD1生理小种流行地区可作为抗源加以利用。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4份水稻种质资源的苗瘟抗性、叶瘟抗性与穗颈瘟抗性三者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