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群体职业形象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旅游业已进入全民休闲时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导游作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沟通旅游产品和游客的重要职业分工越来越受到重视,导游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但近年各种关于导游的负面新闻报道,让导游群体遭遇了职业形象危机。目前,导游群体职业形象的议题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社会学界对导游群体的研究也较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既尝试提供了认识导游群体职业形象问题的新途径,也实现了社会学在研究内容方面的领域扩展。本文按照形象评价、形象比较、形象分析的思路展开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浪网2011-2015年关于导游群体社会地位、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的新闻报道及评论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媒介中的导游群体职业形象。运用访谈法对游客和导游进行深度访谈,得出游客和导游评价的导游群体职业形象。通过三位一体的形象对比,发现媒介导游群体职业形象相对偏激,表现为社会地位形象和职业态度形象的负面化以及职业技能形象的无感化;游客评价的导游群体职业形象温和且正面;而导游自我评价的群体职业形象在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部分是正面的,但在社会地位形象方面却“自我菲薄”。针对此对比结果,本文运用媒介框架理论解释媒介导游群体职业形象形成的原因,阐述媒介在新闻报道时对相关主题和叙事方式的偏好以及因框架使用而产生的片面化、负面化形象。通过游客导游的人际互动分析发现,游客的评价建立在角色期望-期望满足的互动模式中,因此与媒介相比形成了温和的游客评价。通过分析导游实践中的角色规范发现,导游角色“剧本”内相互矛盾的目标要求使导游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导致了导游对群体社会地位形象的负面评价。总体来看,导游群体职业形象不统一,媒介对导游的负面评价虽然有客观基础但总体来说过于片面、负面,导游职业态度形象是导游群体职业形象的关键部分,理顺导游群体劳动关系是改良导游群体职业形象的要点。同时,本文提出了媒介打破固定框架、导游积极树立良好职业态度形象以及导游管理部门营造良好从业氛围的建议。
其他文献
当下我国正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行进之中,农村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农村社会支持系统也正随之而变迁着,它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同时,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变
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目前先要把不在编的人员精简下来,做到依法
目的探讨采用快捷方便的鲜猪肉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检测方法。方法 1份鲜猪肉样品,分别用半微量定氮法和微量扩散法进行8次平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半微量定氮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不仅涉及经济与体制方面的改革,也深刻影响到个体日常生活领域。在当前的农村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并有继续增长的势头,已经引起社会的
针对当今房屋室内装修时,墙面大多部份是靠人工打磨。以至于制造大量的粉尘污染和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又因工人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容易患尘
近年来,研究农村社会成为当代中国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领域。而农村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是社会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之一。笔者将两者结合起来并借助国家与社会理论来考
伴随中国经济制度改革的冲击,近年来城市子女间围绕父母财产继承引发的矛盾与纠纷屡见于媒体,继承公平成了热门话题。对于财产归属的差异认识,逐渐发展为不同的公平意识之间的价
本文通过对舆论场域等相关知识的借鉴,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路径定义为“潜舆论场-显舆论场-行为舆论场”三个阶段。并以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为理论工具分析各个阶段主要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