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东北地区是清朝始祖的发祥地,被清朝奉为“龙兴之地”,它的政治地位是历史上任何一朝都无可比拟的。在清朝以前,由于东北人口稀少,东北民族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状态相协调,使得东北的物产资源保存完整、未受侵扰。清朝入关前,即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体制急剧转型期。由于战争需要大量物资、人口的增长需要扩大耕地、女真社会与周边先进民族商品交易日益频繁,东北地区的物产资源开始遭到大规模开采。而女真族的传统狩猎经济的根基并未摧毁,此时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东北地区仍然地旷人稀,山饶水美。当清朝举国迁都北京后,东北地区还一度呈现荒凉、破败的景象。随着政权稳固、经济上升、人口膨胀为特征的太平盛世的到来,耕地不足、自然灾害严重、再加上地主欺压、官员收刮,贫苦农民没有生路,只能冒险破禁,移民东北。一直奉行严厉封禁东北山林的清朝统治者也倍感无奈,在禁与弛之间来回摇摆。但是就是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东北物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问题上,清政府的政策失当,表现为:在全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可以适当利用以促进东北经济发展、解决贫民生计之时,清朝却颁布封禁之策;而当清末外敌入侵东北开掘森林、矿产资源时,清政府没有坚决维护国土的完整,反而助纣为孽,为了一时之利而妥协强权、互相勾结、竭泽而渔,共同瓜分东北物产。以森林、人参、貂皮、东珠、海东青为代表的东北地区物产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其从数量到质量上都严重下降。另外,东北移民刀耕火种的粗略生产方式、城市交通膨胀式发展的需要也是东北物产恶性变迁、濒临灭绝的原因。东北地区如今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野生动植物资源加速灭亡、经济发展滞后的种种问题不能不说与清朝有着直接的联系。探究清代东北物产变迁表现及变迁的人为因素—清朝对东北政策的得与失,对解决当今东北问题的症结不无帮助。借古鉴今,希望引起当今东北社会各界人士对东北物产的有效利用与合理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