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胃癌中核糖体蛋白L23(ribosomal protein L23,RPL23)与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mut 2,MDM2)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区别,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2、分析RPL23、MDM2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探讨RPL23、MDM2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4、研究胃癌各个中医证型中RPL23和MDM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RPL23和MDM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同时讨论胃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无关联。为阐明RPL23、MDM2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诊断为胃癌的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调查问卷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证型参照《中医肿瘤学》(主编:周岱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将胃癌分为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痰湿结聚、脾肾两虚共四型。临床病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肿瘤浸润深度(即T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对照组为30例癌旁相对正常组织,标本取自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切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RPL23、MDM2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RPL23、MDM2两者在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有差异性。胃癌组织中RPL23表达阳性率与癌旁对照组比较显著性下降(24%vs63.3%,P<0.05),而MDM2蛋白表达显著性增高(61%vs 40%,P<0.05)。2、分析显示RPL23的染色与患者的年龄(χ~2=2.268,P=0.132)、性别(χ~2=2.722,P=0.099)、肿瘤的大小(χ~2=0.305,P=0.581)、肿瘤浸润深度(χ~2=1.046,P=0.306)无关。而与淋巴结的转移(χ~2=13.193,P=0.00)及吸烟(χ~2=4.346,P=0.037)具有显著的相关性。3、MDM2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χ~2=0.408,P=0.523)、性别(χ~2=0.087,P=0.768)、肿瘤的大小(χ~2=0.17,P=0.68)、肿瘤浸润深度(χ~2=0.248,P=0.618)、吸烟(χ~2=0.583,P=0.445)无关。MDM2的染色与淋巴结的转移(χ~2=4.691,P=0.03)统计学分析有明显的差异性。4、RPL23和MDM2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5,P=0.014)。5、RPL23、MDM2两者在胃癌各中医证型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存在差异性(P<0.05)。6、RPL23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阳性表达率以肝胃不和证、气滞血瘀证、痰湿结聚证、脾肾两虚证的顺序依次呈由强到弱的趋势(37.21%>21.05%>11.11%>9.09%)。7、MDM2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中的阳性表达率以肝胃不和证、气滞血瘀证、痰湿结聚证、脾肾两虚证的顺序依次呈由弱到强的趋势(37.21%<63.16%<85.19%<90.91%)。8、肿瘤浸润深度在胃癌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淋巴结转移在胃癌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无差异(P>0.05)。结论1、MDM2、RPL23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2、RPL23在胃癌早期表达较高,而MDM2在胃癌晚期越高,从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或许可以间接推测胃癌病变程度。3、MDM2越高,RPL23表达下调,胃癌实邪越重,病情越复杂,预后越差,两种蛋白或许是形成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