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并探讨二次手术的病因及预防。方法总结2001-2013年间我院收治84例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的病例,经长期随访的75例,随访时间为2~10年,平均4.8年,就其发病部位、临床分型、手术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术后继发畸形的原因进行临床回顾和分析结果本组84例病例中,男54例,女30例,男女比例1.8:1;左手40例,右手28例,双手16例;有遗传史的23例,无遗传史的61例;按Wassel分型: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18例,Ⅳ型26例,Ⅴ型8例,Ⅵ型5例,Ⅶ型2例,漂浮拇指5例;手术时间由生后2个月~13岁,其中生后2个月~6个月手术者8例(术后继发畸形4例),6个月~1岁42例(术后继发畸形8例),1岁~2岁25例(术后继发畸形2例),2岁~13岁9例(术后继发畸形1例);手术方法中行Bilhaut-Cloquet法13例(术后继发畸形1例),单纯切除赘生指12例(术后继发畸形2例),单纯截骨矫正15例(术后继发畸形7例),截骨合并伸、屈肌腱重建6例(术后继发畸形1例),截骨加拇短展肌止点重建34例(术后继发畸形4例),虎口重建2例,截骨伴指间关节融合2例。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的患者15例,占本组病例总数的17.8%。其中骨骺残留3例,虎口挛缩狭窄2例,轴线侧弯4例,拇指屈伸无力2例,拇指对掌无力3例,错甲1例。参考Kawabata评分方法:第一次术后优51例,良9例,差15例,优良率达80%,继发畸形二次手术后优10例,良5例。结论先天性复拇指畸形由遗传和后天致畸因素所致,而后天因素致畸的病例数有逐年增多趋势,后天致畸因素可能与环境、饮食、药物、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等相关;先天性复拇指畸形好发于拇指近节,以近节指骨成对型(WasselⅣ型)最为多见,成对型与分叉型术后畸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本组证明手术治疗时机应尽早为好,于生后2个月即可开始,生后6个月最适宜,生后2年内完成全部手术,这既可保证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又对患儿的心理不造成影响,并同时对患儿拇指功能的早期可塑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矫形手术后的继发畸形,主要是术者对组织结构辨别不清楚,操作方法不当所引起的骨骺残存,截骨矫形不够,肌肉动力系统未予重建等原因所造成,故应注重提高术者的整体操作水平和术前准确精细的判断,重而降低二次手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