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农业,从量态、质态综合的角度,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研究农业发展,来研究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才能繁荣农村经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生产各部分的配合重新进行调整和安排,以适应新的情况过程。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对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花色品种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州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徐州市农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200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07亿元,其中种植业196亿元,种植业占总产值的比重为63.87%,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26.63%。种植业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比重为53.9%,其它作物比重为46.1%。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市已建成小麦、水稻、大蒜、银杏、设施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30多个。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004年同1990年相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61元上升到4021元,增加3360元。本论文在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和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以此对徐州农业结构调整现状进行全面剖析,在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调查分析、比较研究、综合评价等方法,阐明了徐州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制约因素和徐州农业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在此基础上,针对徐州农业发展的前景和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提出了徐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措施和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工作,采取科学方法才能实现各要素的合理搭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其他文献
我国13亿人口,8亿在农村。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和追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
物体识别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人类认知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将刺激的不同特征进行整合是识别物体的一个前提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利用类别判断的实验范式
主要介绍了一种7:24锥柄刀具夹持孔跳动检具的设计方案,该设计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检验精度,增强操作者对自检能力的控制。
本文以晚清知识分子群体民族国家观的研究为主题,采用历史、文献分析、个案研究与对比研究的方法。本文首先在绪论中分析民族和民族国家的概念,以界定民族国家观的内容。民族
从珩磨加工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珩磨头进行了分类,并简要阐述了每种珩磨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同时也系统、全面的对珩磨头涨刀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做了介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业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其中,农业科技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在农业GDP增长中贡献达到40%,
知识产权穷竭的"竭点"构成其逻辑起点,并影响着知识产权的概念界定及对权利穷竭的本质认识。"首次销售说"有其历史功绩,但是又存在法理局限与现实不足。"制造完成说"则能较好地解决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自1960年诞生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历史,随着GIS的发展,对GIS的各方面、各层次的认识也进一步的加深。目前已将地理信息
养猪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常见生产行为。农户养猪经历了从传统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其中受到了国家和市场此消彼涨、时强时弱的作用。在传统时期,农户养猪主要是自给自足
针对发动机上的喷油孔、高压油管等小孔内壁加工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液体磁性磨具的小孔挤压珩磨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挤压珩磨实验验证了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