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癫痫(epilepsy)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引起,具有短暂性、发作性、刻板性和重复性的特点[1]。目前,癫痫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不断问世为治疗癫痫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癫痫患者近千万,目前尽管不断有新的AEDs投入临床应用,但仍有部分癫痫患者对AEDs不敏感,出现难以控制的反复发作。如两种(或更多)恰当的抗癫痫药物,合理、足量的治疗(无论是单一或联合用药)2年以上,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之内,每月仍有4次以上发作称为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我国的IE患者至少在150万以上,IE预后不佳,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因此研究IE耐药的原因,发现新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MDR)表达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与IE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结合中医药治疗IE,探讨P-糖蛋白与中药方剂的关系,也是研究癫痫治疗的一大趋势。已有研究证实,中西药联合运用可以减少耐药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一、定痫汤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和总结定痫汤添加治疗IE的临床疗效,评价定痫汤添加治疗IE的临床疗效较单纯AEDs疗效好,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为IE的治疗提供一个操作性强、效果好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符合IE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为风痰闭阻证的患者。在维持原有的AEDs治疗基础上,添加中药方剂定痫汤,200ml/次,每日2次温服。1月为一个疗程,观察6个疗程,共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癫痫发作次数、治疗总有效率、外周血P-gp含量、不良反应的情况的变化。结果本试验纳入40例患者,2例脱落,1例失访,37例完成观察周期。(1)癫痫发作次数初诊前3个月与治疗后3、6个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定痫汤添加治疗4、6个月的总有效率优于治疗后2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P-gp含量,与初诊时比较,治疗后2、4、6个月外周血P-gp平均含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治疗前。结论定痫汤添加治疗IE较单纯西药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二、定痫汤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通过比较定痫汤添加前后IE模型大鼠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级别、海马和颞叶皮层P-gp表达含量的变化,从而探讨定痫汤添加治疗对IE大鼠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制备成功的IE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组和复方定痫汤组,另有正常空白对照组10只。定痫汤组给予定痫汤灌胃,定痫汤煎煮浓缩含生药1g·ml-1,定痫汤浓度为2.58g·kg-1;空白对照组和空白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ml/次。各组均灌胃给药6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和记录大鼠痫性发作行为学结果。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各组大鼠P-gp在颞叶皮层和海马两个部位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耐药性癫痫大鼠模型成功率为35%。(1)给药后,各模型组癫痫平均发作时间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各模型组癫痫发作级别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WB检测大鼠颞叶皮层和海马P-gp表达,各组P-gp表达含量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g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模型组相比,定痫汤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模型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痫汤添加治疗能降低IE模型大鼠颞叶皮层和海马P-gp的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