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相对于有机电致荧光器件来说具有更大的优势,有机磷光材料可以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的激子而成为开发高效率有机发光材料的热点,它的开发和应用是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的关键途径之一。
本论文选用合成产率较高、提纯相对容易、且结构很有特色的席夫碱作为有机前驱体,合成了九种化合物(1-9);分别用EA、FT—IR、1HNMR、X—Ray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其电子吸收光谱、电子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发光寿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系统考察了分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的对应关系;并选取有重原子(Br)效应的PtL2掺杂到发光层,制备了磷光材料掺杂的OLED有机发光器件,考察了其电致发光性能。
首先,合成了席夫碱N,N—二(3—甲氧基—水杨基)-1,2-乙二胺(H2L1),以H2L1为前驱体合成了PtL1化合物,在不同的溶剂体系中得到两种异构化的化合物PtL1·H2O(1)和PtL1·DMF(2),并分别确定它们的分子结构、电子吸收光谱、电子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发光寿命。
第二,基于在分子中引入重原子有利于增强自旋—轨道耦合而促进磷光的产生,在H2L1中引入重原子(Br),合成得到了席夫碱N,N—二(5-溴-3—甲氧基—水杨基)-1,2-乙二胺(H2L2);以H2L2为前驱体合成了化合物PtL2·DMF(3)和PdL2·H2O(4),并确定它们的结构、电子吸收光谱、电子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发光寿命。比较分析了化合物3与1和2的光学性能,化合物3与4的光学性能,考察前驱体结构(重原子效应)、中心金属离子类型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第三,以PtL1为结构基元,通过K2Pt(CN)4、K2Pd(CN)4和K2Ni(CN)4中钾离子与H2L1的甲氧基CH3O—的配位,将PtL1基元定向排列,得到化合物[K2(PtL1)2Pt(CN)4]·1.5H2O(5)、[K2(PtL1)2Pd(CN)4]·1.5H2O(6)、[K2(PtL1)Ni(CN)4]·0.5Et2O(7),化合物5~7均呈一维螺旋链状结构,并考察其电子吸收光谱、电子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发光寿命。
第四,分别以PtL1或PtL2为结构基元,通过K2Pt(CN)6中钾离子与H2L中的甲氧基CH3O—配位,将单体PtL1或PtL2定向排列,得到与前驱体光学性质不同的化合物[K2(PtL1)2Pt(CN)6](8)和[Kz(PtL2)2Pt(CN)6](9),并考察其电子吸收光谱、电子发射光谱、量子产率和发光寿命。
第五,选用化合物PtL2掺杂到主发光层中制作了磷光掺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致发光位置为571nm,最小工作电压为6V;在20V驱动电压下,亮度达1456cd/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