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及改革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对土地权益的法制化设定,其核心是解决土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以实现土地产出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兼顾土地收益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着土地资源短缺且利用效率不高、不同性质土地收益差距较大且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进而引发了对现行土地所有权制度合理性的思考,以及对如何实现高效率配置土地资源、公平分配土地收益的研究。本文梳理了我国自夏、商、周时期以来的土地制度,对历史上不同时期土地制度的建立、特征和变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解决当前土地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同时,在对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做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梳理后,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演变及其面临的困境,对其做出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最后,笔者对当前存在的三种改革方向(农村土地所有制私有化改革、国有化改革、集体土地所有制的自我完善)进行了详尽的对比,主要从各种改革方向的支持原因和面临困境这两个方面来分析研究,得出笔者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国有化改革的支持,并提出了对国有化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与建议:第一,重新构建土地所有权结构,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权益以及相应的义务;第二,加快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切实保障土地资源各项权益主体的合法利益。
其他文献
精准扶贫作为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指导理念、主要扶贫方式和扶贫体系,以其精准的特点和优势,加快了我国扶贫工作的推进,使贫困者生活发展环境得到了大踏步地改善,逐步实现脱贫
传播意识,是创作主体指向读者(包括后世)的一种自觉而理性的心理期待状态——当作者心中有了他的意指对象,他便具备了传播意识。由于受社会中已经存在的一些潜在观念(如重道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城市化迈入了高速发展期,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及其周边的土地被政府征用。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补偿机制,大量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加入了“三
幸福问题是哲学伦理学中的重大问题。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每一阶段都是把幸福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农户效用理论假定农户追求单一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在现实中,农户的生产决策是基于多目标的,除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外,同时还考虑诸如规避风险、减少劳动力投入等优化目标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的劳动力供求关系理论、和职业搜寻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服务“三农”文件精神,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三农”的水平,必须建设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体系——“农村科技服务超市
在科学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迁移科学概念,并有意识的开展"自我提问",参与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阶段科学概念教学中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