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是学生能快乐而有意义地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然而在现在班级中,孩子们鲜活的生命被禁锢,整齐划一的规则、井井有条的秩序,使原本生命的灵性没有了,创造性消解了,丰富性干枯了,统一的服装,统一的行为,统一的教学,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生命得不到发展,班主任常常以学生听话、守纪而自豪,为管住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而得意,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硬性管理的结果:班级被物化,学生成了模型。针对中国当代教育对生命的疏离、遮蔽,每一个教育者都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祈求生命的回归。教育要回归生命,班级管理也就必然要求回归生命。回归生命的班级管理应该关怀学生生命的发展,满足其的生命成长需求,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存在,生命才能更加充盈、发展和完善,教育才可能成为生命赖以成长之“根”。本研究通过对生命化班级管理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实行生命化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发展,使每个学生更具有个性、创造性;有利于教师提高自我的生命质量的和生命活力的绽放,让师生间灵动的体验成为教师灌溉生命成长的源泉;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生活环境,让班级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乐园。本研究遵循生命化班级管理的人本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情感性原则,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小学生低年级班级生活现状的分析,在具体实践中,通过班级环境的布置以及成长队会、成长生态日(期待性晨会、全优化作业、共生性班会、分享性交流)的开展,追踪班级典型个案,分析实践生命化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并从“在环境中丰富育人内涵,在活动中展现学生个性,在管理中促进主动发展,在交往中营造和谐氛围”四方面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实行生命化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