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寻找兼具金刚石硬度和c-BN化学惰性、热稳定性的新型超硬材料是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由具有高价电子密度的过渡金属和可形成强共价键的硼元素组成的过渡金属硼化物被认为有望取代传统超硬材料。本学位论文选取二元过渡金属硼化物中具有优异力学性能但高压物性等相关研究尚存空白的Ti B3和低能稳定结构、相变路径及压力仍存在争议的Ru B3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过渡金属掺杂对Ti B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兼具金刚石硬度和c-BN化学惰性、热稳定性的新型超硬材料是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由具有高价电子密度的过渡金属和可形成强共价键的硼元素组成的过渡金属硼化物被认为有望取代传统超硬材料。本学位论文选取二元过渡金属硼化物中具有优异力学性能但高压物性等相关研究尚存空白的Ti B3和低能稳定结构、相变路径及压力仍存在争议的Ru B3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过渡金属掺杂对Ti B3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力学性能变化的物理机理,并对Ti B3和Ru B3的基态结构、相变路径和高压物性进行研究,寻找潜在的超硬材料,为进一步合成具有金刚石硬度和c-BN化学惰性、热稳定性的超硬材料提供理论指导。首先,在验证Ti B3的C2/m结构满足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选取其作为母体结构,研究12.5%和25%浓度的3d-Sc、3d-V、4d-Zr和5d-Hf对Ti B3抗压缩性、韧脆性、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的弹性常数和声子色散证明了掺杂结构的力学和动力学稳定性。Ti0.875TM0.125B3和Ti0.75TM0.25B3(TM=Sc、V、Zr和Hf)在零压下的硬度计算表明,除V元素外,不同浓度的其余三种掺杂元素对Ti B3硬度的影响差异很小,因此,25%浓度的过渡金属掺杂在高压下对Ti B3力学性能的影响被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Ti0.75V0.25B3、Ti0.75Zr0.25B3和Ti0.75Hf0.25B3的韧性增加,Ti0.75Zr0.25B3和Ti0.75Hf0.25B3的弹性各向同性增加,而除Ti0.75Sc0.25B3外,Ti0.75TM0.25B3(TM=Sc、V、Zr和Hf)的维氏硬度均降低。态密度、电子局域函数和键长的分析表明Sc-B共价键的增强是Ti0.75Sc0.25B3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B-B和V-B共价键的减弱是Ti0.75V0.25B3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B-B共价键强度的减弱导致Ti0.75Zr0.25B3和Ti0.75Hf0.25B3力学性能的下降。其次,为寻找出Ti B3和Ru B3真正的低能结构,我们通过结构替换构建了多种竞争结构,并对所考虑结构在高压下的焓值进行计算,发现Ti B3和Ru B3的基态结构分别为新预测的Amm2和P63/mmc相,且Ti B3的Amm2相在0~200 GPa压力范围内均为最稳结构,未发生相变;在0~300 GPa压力范围内,Ru B3的P63/mmc相在16.7GPa时相变为P-6m2相,当压力高于220.2 GPa时相变为P21/m相。此外,计算的Ti B3的Amm2相和已合成的Ti B、Ti B2、Ti3B4的焓差值表明其也有望在实验上合成。生成焓、声子色散和弹性常数的计算验证了这四种结构的热力学、动力学和力学稳定性。Ti B3的Amm2相具有较高的体弹模量和高达51.6 GPa的模拟硬度,表明Amm2相是一种潜在的低压缩性的超硬材料。Ru B3的P63/mmc、P-6m2和P21/m相在0、25和225 GPa分别具有36.7、26.5和14.2 GPa的硬度,表明P63/mmc、P-6m2相是极具潜力的硬质材料。此外,Ti B3的Amm2相和Ru B3的P-6m2相的硬度随压力逐渐减小,但其在100和175 GPa的硬度分别为46.2和21.9 GPa,即Amm2和P-6m2相在高压下仍为超硬材料和硬质材料,有利于其在高压下的应用。态密度和电子局域函数的分析表明强B-B、B-Ti和B-B、Ru-B共价键的存在是Amm2和P63/mmc相高硬度和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原因。通过不同压力下电子局域函数的分析发现B-B、B-Ti和B1-B1、Ru-B1共价键的减弱分别导致Amm2和P-6m2相在高压下硬度的降低。
其他文献
金属铜在现代工业中有着极为广泛应用。在工业催化水煤气变换中,铜基材料常常作为基底参与催化反应;在核燃料后处理中,乏燃料一般储存在铜罐中并深埋地下;在工业生产中,通常将铜作为基底来大规模生产石墨烯。但水往往会吸附在铜表面改变其表面电子结构和表面功函进而影响其催化效率、耐腐蚀性等性能。因此研究水在铜表面的吸附及对表面电子结构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关于水吸附Cu(110)表面的研究多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
多尺度线要素相似性度量是线要素地图自动综合的关键,也是线要素自动综合算法的理论基础。量化多尺度条件下线要素之间的相似性,其实质是研究同一曲线在不同尺度下的相似度,相似度量化是探究相似关系的前提,但目前多尺度相似性研究成果较少且大多基于空间域度量,无法满足尺度不变性条件,且由于地理空间信息在地图上多尺度表达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尺度变化引起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变换关系也未明确,无法达到规律化,函数化以及
高次谐波作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非微扰非线性光学现象,极大地推进了强场物理乃至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主要关注于气体高次谐波的产生,不仅将其应用于极紫外和软X射线光源的制备,还为阿秒分辨的超快动力学探测提供了有力工具,为阿秒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随着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红外激光的产生,高次谐波的研究已经从原子、分子扩展到固体材料,形成了强场物理与凝聚态物理以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二次成本函数下的考虑服务投入的双渠道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稳定特性及其全局分岔等重点研究,着重分析了企业的价格调整速度、服务投入值、渠道利润分配参数等参数对所建模型系统的局部及其全局分岔行为的动力学影响。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是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构建了一个具有零售商服务投入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动态定价策略。数值模拟分岔图(1-D、2-D)、最大Lyapunov指数图(1-D、2-D)、
国民经济对油气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同时中国许多油田已处于开发中后期,为了进一步挖掘油田潜力,有必要为一些问题老井补充相应数据并对油藏进行动态监测,从而达到提高油田产量的目的。过套管密度测井是挖掘老井潜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正面临如下一些挑战:第一,易出现套管损伤、腐蚀、穿孔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油井的寿命和油气产量,而目前缺少一套过套管密度测井准确评估套损的手段与方法;第二,如何利用过套管密度测井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的建立打破了我国核数据发展的瓶颈,不断推动我国的核数据测量朝着更高精度、更宽能区、更多信息等方向发展。Back-n中子能谱的测量不仅是束流特征测量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核数据测量实验的重要依据。此前,Back-n中子能谱主要由基于235U的多层裂变室、结合中子飞行时间方法进行测量。然而235U(n,f)反应截面在部分能区存在共振,能谱振荡明显,
有机太阳能电池(Polymer Solar Cells,PSCs)具有成本低、重量轻、机械性能好和可打印等特点,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最近,单结P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经提高到19%,适用于小面积的设备。为了提高PSCs的效率,设计新的活性层光伏材料、器件优化和界面工程已被证明是成功的策略。一个优秀的界面修饰层可以有效地控制活
电荷交换反应是研究原子核自旋-同位旋耦合的重要实验手段。本文基于重离子束流上的~3He靶散射实验条件,设计搭建了测量电荷交换反应产物氚离子的TPC-闪烁体探测系统。本文首先通过Geant4软件包构建了完整的TPC-闪烁体探测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探测系统的运动学区间与探测系统鉴别氚离子的能力。在对TPC的设计研究中,利用Garfiled++模拟计算了多种工作气体的性质,分析了其参数对于探测器性能的影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满足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且捕食者种群和食饵种群都具有集群行为的食饵-捕食反应扩散系统(?)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支参数,详细分析了该系统与相应常微分系统的唯一正平衡解的稳定性情况,以及Hopf分支的存在性、方向和周期解的稳定性,并且根据反应扩散系统的振幅方程来研究其不同类型的Turing斑图.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该食饵-捕食系统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
随着核能领域技术的发展和核电站的广泛投入使用,玻璃固化逐渐成为当今世界上被公众接受度最高的一种固化高放废物的方式。硼硅酸盐玻璃是一种主要由二氧化硅、氧化硼和氧化钠等组成的玻璃,具有优良的性能并且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适用于乏燃料后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HLW)的固化。但是在长期的地质处置环境中,硼硅酸盐玻璃不可避免地将遭受高放废物中放射性核素和裂变碎片产生的各种辐照损伤。因此研究硼硅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