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而且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其个人问题,也是高等教育问题,更是社会发展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也关系到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协调稳定,因而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增强,就业难及就业质量问题已成为多方关注的热点。与其他省市区相比,陕西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众多高校,但其经济相对落后,导致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深入研究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不但对提升陕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建造西部经济强省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与设计调查问卷,对近几年陕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就业质量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包含了对所学专业、岗位性质、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工资收入、家庭状况、个体期望等情况的反馈,结果反映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在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调查问卷Ⅰ)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问卷Ⅱ)。笔者根据反馈情况对部分因素进行了信度检验,确定了多个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确定评价体系指标并将其划分成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层次结构模型,计量得出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多个指标之间的差异及其权重。得出结论:影响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就业能力,其中求职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权重较大;毕业生就业期望次之,其中职业发展和工资水平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较大;第三是个体状况,更多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学专业与性别更大程度上影响就业质量;第四是就业环境,多数调查对象认为行业状况的影响起到了最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关键指标的权重为依据,围绕着提高就业能力、调整就业期望、尊重个体状况与优化就业环境方面,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稳定就业环境,维持就业市场秩序,构建区域一体化人才市场;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动态追踪,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就业观,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用人单位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招聘准则,保证人才公平竞争、合理利用。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用人单位招聘前的测试及岗前培训,做到人岗匹配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建立毕业生就业动态跟踪信息档案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依据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