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bliterans ASO)是由于脂质代谢障碍、血小板活化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管壁内膜变厚,弹性降低,使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一种血管闭塞性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常会引起远端组织的血循环障碍,导致肌肉酸痛、痉挛,足部的麻木、疼痛,常在运动行走后诱发,休息后可缓解,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程度较轻者可早期纠正危险因素、积极进行肢体锻炼,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可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若不能及时规范治疗,患者可出现严重的静息痛,肢体溃疡或坏疽等严重情况,此时通过手术和(或)血管腔内治疗重建血流通路,成为挽救肢体甚至生命的有效措施,目前认为血管重建术是治疗重症下肢缺血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案[1、2]。术后积极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及扩血管等药物,可有效避免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不良后果。本研究选择抗血小板药物盐酸沙格雷酯(5-HT2受体拮抗剂,商品名安步乐克)和西洛他唑(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药物,比较两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过介入手术完成血管重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采取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成功行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血管介入+阿司匹林+盐酸沙格雷酯组(试验组)、血管介入+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同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试验组:盐酸沙格雷酯(100mg po tid);对照组:西洛他唑片(100 mg bid)。记录观察时间在服药后1周、12周,观察收集资料包括两组实验室指标(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治疗前后下肢疼痛不适的主观症状;疼痛VAS评分;无痛行走的距离;能忍受疼痛的最大行走距离;踝/肱血压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并观察两组用药期间有无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最终有效病例44人,试验组21人,对照组23人。脱失病例中除试验组1人术后1月截肢外,其余均为随机脱落。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症状改善率试验组(76.2%)较对照组(56.5%)明显。两组药物对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空腹血糖的改变无影响作用(P值>0.05)。试验组在术后12周与1周时对比,低密度脂蛋白(p<0.015)改变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术后12周与1周时对比,纤维蛋白原(p<0.05)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均能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0.05)。试验组药物对跛行距离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药物均能提高ABI值(p<0.05)。3.对照组1例出血事件(2.3%)。其他病例无出血事件、消化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及凝血功能异常的不良影响。结论:1.盐酸沙格雷酯或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ASO患者介入术后是安全的。2.盐酸沙格雷酯或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能有效改善缺血处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麻木、疼痛、畏冷等不适症状,增加最大行走距离和忍痛行走最大距离。3.盐酸沙格雷酯组较西洛他唑组,在改善疼痛、增加跛行距离方面作用明显。在ABI值提高方面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