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频发、河道长度缩减、城市水面率逐年降低以及城市水环境的严重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在被忽视许久的城市雨洪管理问题上。现阶段,我国对滨水住区的雨水管理缺乏综合性考虑,从宏观流域层面到微观住区层面均有其不足之处。基于深圳滨河住区雨水管理需求高、占地面积大并且雨水管理问题复杂的特点,将其作为典型的研究案例。论文以“研究缘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理建议”的总体框架展开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深圳滨河住区的改造策略研究,以期为同类城市的滨河住区的雨水环境改造提供参考。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模拟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文章的基础研究部分依据实地调研及文献综述,着重归纳了低影响开发在改造方面的研究内容,总结了深圳市的气象、水文和生态特征,分析了低影响开发改造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并构建起本研究的核心流程。文章的主体研究部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深圳大沙河滨河住区的现状情况,依据空间形态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城中村住区、多层居住区及高层居住区三类,并总结了三类滨河住区的雨水管理问题、雨水控制的目标以及常规改造措施。通过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对三类滨河住区的实证研究对象进行单项及多项组合措施的水文消减结果研究,其中,单项措施改造效果着重分析了径流总量与径流峰值两个重要的指标参量,总结出三类滨河住区的常规改造措施的单项改造效果;建立了50%、60%、70%、100%的应用措施阈值调控体系,依据多项组合措施的模拟的结果确定了大沙河滨河住区的低影响开发改造方案。本研究指出,深圳滨河住区的低影响开发的改造应采用基于地域特征的多层级场地分析、基于空间形态响应性的措施匹配、基于多情景量化分析的方案比选以及基于径流控制目标的阈值调控策略。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大沙河滨河住区的研究,期望从微观角度为切入点,探究滨河住区低影响开发的改造策略。从而完善低影响开发在滨河住区改造层面的理论,提升深圳滨河住区低影响开发改造的可操作性,从而减缓城镇化高速发展为整个流域带来的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