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柴胡汤为256首经方之一,也是目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经方之一。本文旨在一方面通过统计2000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大柴胡汤的期刊文献,宏观分析有关大柴胡汤的期刊文献的整体研究趋势及分布;并且进一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公开发表在期刊文献中的大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运用的现代医案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大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适用症状及体征、药物加减变化规律以及药物剂量等方面,为进一步探讨大柴胡汤的方证特点和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运用规律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大柴胡汤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大柴胡汤理论研究概述,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气化学说角度对《伤寒论》六经体系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研究《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大柴胡汤条文,根据古代及近现代医家的解析,综合各家观点进行分析阐述;第三部分是结合历代本草著作,对大柴胡汤方药源流及功效进行探析:第四部分是对大柴胡汤煎煮方法进行研究;第五部分是结合上述大柴胡汤条文及方药解析,从气化学说角度探讨大柴胡汤的基本病机。第二章为大柴胡汤期刊文献统计与分析,统计分析2000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大柴胡汤的期刊文献,宏观分析有关大柴胡汤的期刊文献的整体研究趋势及分布以及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特点。第三章为大柴胡汤在现代消化系统疾病医案运用分析与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0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在期刊文献中的大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运用的现代医案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及Excel,对性别、年龄、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症状、舌苔脉象、药物组成及起效剂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第四章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际住院天数、经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脂肪酶及淀粉酶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大柴胡汤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大柴胡汤基本病机为“少阳相火亢盛,阳明燥金不降”。方中柴胡清泄少阳相火,舒畅肝胆气机,散胸胁腹之气滞,兼有泄下作用;黄芩清泄少阳相火,与柴胡配伍,清泄之力增强;芍药能清降少阳相火,味酸收敛,敛肝木之横逆克脾而止腹痛;半夏、生姜降胃气之逆而止呕,助阳明阖机;枳壳行气而消胀,助阳明阖机,与大黄相伍,下气消积,恢复气机升降功能;大枣甘温培中,防止黄芩、大黄、枳壳等清泻太过损伤正气,味浓质厚,又能补人身津液之不足;大黄推陈致新,荡涤胃肠积滞,助阳明阖机;兼以清泄阳明之热。②2000年至2019年期间公开发表在期刊文献中的有关大柴胡汤内容的文献共计1206篇,内容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范畴,占比为90%,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③通过对大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至60岁年龄段;中医诊断方面,大柴胡汤应用最多的病证依次为胁痛、腹痛、胃痛、黄疸、便秘、痞满、肝浊等病证;西医诊断方面,大柴胡汤应用最多的疾病依次为胆囊炎、胃炎、胰腺炎、胆石症、便秘、腹痛、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运用指征为:便秘、口苦、恶心、腹痛、纳差、小便色黄、胁痛、口干、呕吐、发热、腹胀、肩背放射痛、胃脘胀满、胃脘痛等症;舌红及舌暗红是大柴胡汤证的常见舌质,苔黄腻、苔黄、苔薄黄、苔黄厚腻是大柴胡汤证的常见舌苔,弦、弦滑、弦数、弦滑数是大柴胡汤证的常见脉象;药物统计方面,大柴胡汤原方药物出现频次最多,此外还有郁金、甘草、延胡索、金钱草、川楝子等药物;在大柴胡汤中,柴胡常用量为10g至15g,黄芩为10g至15g,芍药为10g至30g,半夏为10g至15g,生姜为10g或3片,枳实与枳壳为10g至15g,大枣为10g或3枚至6枚,大黄为6g至15g。④大柴胡汤在轻症急性胰腺炎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但本研究中,在实验室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偏少等原因有关;但大柴胡汤在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值得在临床推广。结论:目前对大柴胡汤研究集中在临床试验研究方面,临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疾病谱则主要包括胆系及胰腺疾病等。大柴胡汤症候群包括:便秘、口苦、恶心、腹痛、纳差、小便色黄、胁痛、口干、呕吐、发热等,临床应用大柴胡汤需紧扣“少阳相火亢盛,阳明燥金不降”这一基本病机。大柴胡汤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