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多数发达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开始转向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操作工具的货币调控政策。在宏观经济稳定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常规性货币政策完成货币体系调控,建立利率期限结构;但当名义利率水平为零或接近零下限时,常规性货币政策无法再通过降低利率水平来刺激经济和稳定市场,此时就必须要动用非常规货币政策,并以稳定金融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为首要目标。"大萧条"、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资产泡沫破裂以及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非常规货币政策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其定义,本文认为非常规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施的,以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景气度为首要目的,以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规模,或引导公众预期为渠道,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行为。本文基于美联储的视角,梳理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三大传导机制——第一是资产负债表结构效应,即中央银行通过调节中长期利率结构,引导市场利率整体下行,以达到刺激经济的效果;第二是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效应,即美联储通过以量化宽松为主的资产购买计划,直接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并向市场投放大量流动性,以此刺激经济复苏;第三是预期效应,美联储通过向市场做出承诺来稳定市场信心,提升公众对于未来的通胀信心,进而形成一致预期,刺激投资,增加产出。实证部分,本文基于SVAR模型和事件研究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与退出效果进行了研究。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效果上,本文以M1、消费者信心指数、联邦基金利率和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表征货币供应量、市场预期、基准利率以及总产出指标,并构建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产出的脉冲响应不显著,且偏离程度较大,说明了美联储并未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以及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能导致"流动性陷阱"的事实;市场预期对产出的脉冲响应证明了即使存在一定滞后性,但正面预期将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美联储在量化宽松期间,也正是通过低利率的承诺来维持市场信心,进而刺激经济复苏;基准利率对产出的脉冲响应证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是有效的,利率水平的整体下移对稳定宏观经济、刺激私人部门投资,进而增加产出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文章还选择了五个可典型代表美国三轮量化宽松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利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对非常规货币政策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市场的收益率水平造成了显著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上,接着反映在其他类型的债券和金融资产当中。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效果方面,本文依然利用事件研究的方法,选取了七个带有"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或"退出预期"性质的典型事件,并研究了事件窗口期内不同期限的国债、利率互换及公司债到期收益率的累计波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对于整个市场的收益率水平都具有一定影响,传导机制有效。最后,本文还总结了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在特殊经济时期所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和退出经验,以及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我国未来将走上从数量型到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变,届时可以充分借鉴以美欧日为主的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在特殊情况下合理灵活使用非常规货币政策,为我国金融环境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