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最基本的有生命的生产资料,是决定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种子产业的发展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已达到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加速种子产业发展已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种业大省,作物种类繁多,市场空间巨大,每年种子需求量约6.5亿公斤。本文分析了安徽种业发展的现状,如市场空间广阔,企业经营良好,科研实力较强,生产基地稳定,基础设施较好,人才优势显著。《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安徽省种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科研育种、生产基地,物流加工、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与国际种业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种业发展的历程和成功经验,结合安徽种业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安徽种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安徽种业目前还存在市场集中度不够,科研创新活力不足,基地生产能力不够,品牌化程度偏低,人才队伍不稳定,行业管理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安徽种业发展的对策:指出在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应该面向市场,积极地推行品牌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加强研发,改善科研管理体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重视人才培训开发;强化行业管理力度,完善行业服务体系。安徽种业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起步阶段,而要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结合省情,建立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搭建信息平台等五大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只有实现种业的战略性市场调整,才能促进安徽种业快速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