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通常结合担保情况和依据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信用评价结果将渴求融资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这一情况在我国屡见不鲜。对此,国内许多研究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其资本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低,而导致的“信用差”。然而,近年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民间借贷行为的实践却表明,其多数客户都是银行认为“信用差”而不予信用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但其违约率之低甚至低于有些银行认为“信用好”的客户。这无疑体现出了现有的融资支持体系对中小企业信用观点和信用评价体系中的矛盾。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究竟应当如何认识?真正影响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因素有哪些?这也是本文要探索研究的问题。通过比较中西方信用思想发现,西方的信用思想以经济信用观为主体,注重功利性;中国的信用思想则以伦理信用为主体,注重内在的精神性。因此,使用基于西方信用思想的以财务指标为主要信用评价“标尺”的方式来衡量具有东方信用观念和行为特征的中国中小企业就必然会遇到实践的挑战。基于信用理论研究,研究引申出企业信用实现的条件及其对信用实现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内在条件——企业信用素质和信用能力是影响中小企业信用实现的主要因素,并且信用素质(主观因素)是信用实现的必要条件,信用能力(客观因素)是信用实现的充分条件的观点。阐述以企业自身信用作为担保方式获得融资支持的新思想及可操作性。从而突破了一直以来注重以财务指标评价信用能力的企业信用评价思维框架,为全面构架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基于上述信用实现理论的探索,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因素从两个层次展开了深入研究。第一层次的研究即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因素总体框架性研究——中小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分析筛选出了影响中小企业信用的主要因素:首要因素是企业信用素质,其次是其信用能力。第二层次的研究是第一层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着重研究中小企业信用影响因素的内在方面——信用素质和信用能力的评价因素。最后,结合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特点筛选并建立起评价信用素质和信用能力的主要指标框架,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及其重要性权数,综合建构起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影响因素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