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已纷纷提出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打造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区域金融中心已成为许多城市今后发展的长期目标。本文以此为立足点,对区域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差异分析。首先,本文对区域金融中心的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明确了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义、功能和形成模式。其次,本文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四大类因素,分别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实力、社会保障环境、金融可持续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金融生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上述四大类指标下又设立了14个分类指标,力求综合、全面地反应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第三选取了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南京、沈阳、大连、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厦门、重庆、兰州、青岛、济南、杭州、宁波、广州、西安、长春、福州、石家庄、昆明、哈尔滨、南昌、合肥、乌鲁木齐29个城市为样本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将29个样本城市分为三个层圈:全球性区域金融中心—北京和上海;核心区域性国内金融中心—广州、武汉、深圳、杭州、重庆、成都、南京、天津、西安;次级国内区域金融中心—郑州、宁波、青岛、沈阳、昆明、大连、济南、长沙、哈尔滨、兰州、长春、福州、南昌、石家庄、合肥、南宁、厦门、乌鲁木齐。最终,本文总结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一般规律:金融中心是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先进水平时,结合时代发展的特殊性,通过金融市场及政府的合力,利用各类金融工具转变形成的。与此同时,提出我国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议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