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光栅微阵列制备与特性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gan1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振成像提供人类视觉系统无法察觉的偏振信息。当前高分辨率下的偏振成像传感器可以实现从线偏振光中提取一系列完整的偏振特性,同时得到目标物更多的偏振信息。偏振片是偏振成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入射光的遮蔽和透射。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亚波长金属光栅已被证明是具有良好偏振特性的光学元件。这种偏振光栅由于其体积小、易于集成,在偏振成像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利用电子束曝光技术与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制备偏振光栅微阵列,并研究其偏振特性。首先,本文概述了偏振光栅微阵列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以及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并对分析偏振光栅偏振特性的等效介质理论和设计偏振光栅结构的斯托克斯理论进行了论述。其次,在工艺制造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束曝光技术与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详细介绍了电子束曝光系统,并分析了电子束曝光技术的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和参数设置,以及各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总结了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的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影响因素。并利用电子束曝光技术制备不同周期的偏振光栅微阵列、同周期不同曝光剂量的偏振光栅微阵列。同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对偏振光栅微阵列进行了表征,通过两者表征后的形貌图分析计算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过程中铝与光刻胶的刻蚀比。同时也介绍了聚焦离子束刻蚀系统,研究了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实现的功能优势、制备流程和相应参数设置,以及各工艺参数的影响。并利用聚焦离子束刻蚀技术制造不同深宽比的偏振光栅微阵列、以及相邻两层光栅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错位位移构成的双层偏振光栅微阵列。最后在偏振性能测试方面,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偏振光栅微阵列的性能检测系统,分别对不同周期、不同曝光剂量、不同深宽比的偏振光栅微阵列进行性能检测及分析,同时分析相邻两层光栅结构水平方向上错位位移不同对双层偏振光栅微阵列的性能影响,并给出了计算偏振光栅微阵列性能参数消光比与最大偏振透过率的方法。
其他文献
时代鼓手田间《人民底舞》一诗,曾受到闻一多先生击节称赞,说它是“鞍之战晋解张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弥衡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意思是这
本论文选用三唑类杀菌剂氟环唑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 40%氟环唑悬浮剂在两年三地的水稻田施用后,其在各基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主要结果如下:建立了氟环唑的气相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化战争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图像配准技术受到了各国军工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应用的深入,对图像配准技术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均提出了更
加热炉烟气含氧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台加热炉燃烧好坏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加热炉效率的高低、能源消耗的多少。加热炉烟气含氧量增加,说明进入炉内的过剩空气多。在排烟中,大量的过剩空气将热量带走排入大气,使加热炉热损失增多,热效率下降。加热炉燃烧过程中,由于燃料的构成及热负荷随季节的变化较大,加热炉燃烧所需空气量也相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加热炉烟气含氧量及过剩空气系数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对加热炉排烟热损
近年来,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分享经济在国内兴起,涵盖了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知识技能、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医疗分享等方面。据近四年来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不管是从参与人数上,还是从提供服务人数上,分享经济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我国分享经济交易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可持续性受到质疑。用户的权益保护难题、新业态与传统属地管理之间的矛盾、城市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凸显,
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复杂、灵活,技术开发者如何快速满足市场需求、提交解决方案,一直是无线通信研发的热点。软件无线电作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侗语复合词研究是侗语词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词汇学、句法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复合词的研究无论是对侗语的语言学本体研究还是侗语信息处理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目前对侗语复合词的研究尚不多见,缺乏系统全面的个案研究。论文拟以三江侗语为研究对象,从田野调查中收集到的语言材料出发,运用普通语言学、词汇学、语义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共时描写为主,综合全面考察与重点挖掘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量
由于变厚度波导的边界条件使得导波传播非常复杂,因此常用于等厚度波导的非频散导波模态难以取得理想的检测效果。为此,本学位论文将数值法和解析法相结合,开展PPM EMATs换能
水下机动目标跟踪是指对随机的强机动水下运动目标的状态进行估计,其在军事国防和民生服务的众多领域有着普遍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水下目标跟踪技术的要求
目前已知可致人发病的正痘病毒主要有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及猴痘病毒。猴痘病毒1958年在实验动物中被发现,1970年首次报道感染人类,该病毒在人类中引起类似天花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