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为四月,笔者所在高校老校区正在经历一场“搬迁置换”风波,透过搬迁风波的表象,其实质是对我国划拨土地制度的争论、质疑和误解。身处政法院校,尚且有人不明就里遑论“卖校”,缺乏法律素养的社会大众更是雾里看花。学界对划拨土地制度的研究由来已久,成果丰富,但是重点关注高校土地的研究却不多。笔者觉得有必要以此风波为线索和素材,在认真研究高校划拨土地制度的基础上,结合A大学的实际情况,着重探析高校土地制度,还原高校土地产权法律关系,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高校土地的本质。高校土地属于公益性划拨土地,公益性划拨土地不同于经营性划拨土地的变通规定,可以按照一定程序,履行相关手续后上市交易。但是,在实际中,已经有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高校土地置换,即变相上市交易。A大学在“搬迁置换”中获得高额补偿,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校区置换,并且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政府财政倾斜。本文研究划拨土地制度和高校土地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为高校土地的特殊“流通交易”和土地收益分享机制寻找政策和法律出口,论证高校土地置换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以此构建高校土地置换的法律机制。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对相关论题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简述了引起笔者写作本文的实例,即A大学发生的搬迁风波。本文为应用性论文,以此风波为线索,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高校土地性质及相关法律规定。该部分又分为两个小点,分别介绍高校土地性质和界定,以及高校划拨土地历史沿革与法律规定。为下文法律机制的构建作内容铺垫和背景介绍。第三部分是对高校土地置换的合法性进行论证。主要包括了高校土地置换涵义和高校土地置换法律依据两部分内容。为高校土地置换寻找法律依据,获得现实合法性,第四部分是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对高校土地置换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七个小部分。勾勒出了高校置换土地的内在和外在动因,论证高校土地置换的必要性。并且多个省市自治区也有置换实例,取得不错效果,在实际中是可行的。第五部分论述高校土地置换机制的法律构建,包括《高校土地置换条例》的立法模式、立法原则、主要内容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这是本文的核心,建议采取集中立法的模式统一规范高校土地置换工作,以保障国家的土地收益和学校的利益。第六部分为结论,在总结和肯定高校土地置换制度积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对该制度严格、审慎的施行。赞成实例中A大学的搬迁决策,为本应用性专题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