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非磷酸化和磷酸化两种不同形式tau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组织轴索中不同时期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72只体重18g~2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年龄为8周~10周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按免疫第14天、25天、50天瘫痪程度不同分别定义为急性期、瘫痪期、缓解期小鼠,将6组依次编为EAE急性期组、EAE瘫痪期组、EAE缓解期组、对照急性期组、对照瘫痪期组、对照缓解期组。在免疫第14、25、50天,将每组小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按每只小鼠需MOG35-55100ug计算出36只小鼠共需MOG量。将稀释为3mg/ml MOG与等体积CFA混合,再加入一定量的结核分枝杆菌素,以刺激免疫,将此液体混合物放入针头注射器中反复抽吸,直至混合物呈现浑浊样改变。在EAE组小鼠脊柱两侧多点注射乳剂,每只注射总量0.3ml,并在免疫第0天、第2天每只腹腔注射500ng百日咳毒素,作为免疫增强剂。对照组每只小鼠给予与实验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从免疫当日起,对小鼠进行每日评分,直至小鼠处死前,评分采用国际通用5分评分标准。对小鼠脑组织进行固定、包埋,用HE染色观察组织炎症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时期轴索tau蛋白含量变化;用ELISA法测量小鼠血清中GSK3浓度。结果:1.小鼠国际通用5分评分法,小鼠逐渐出现以下情况,尾部无力,由于食欲减退出现皮毛光泽下降;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双后肢肌张力降低及小脑功能受损出现步态不稳,但不影响其日常运动;小鼠表现为双后肢无力加重,影响日常运动,被动翻身后不能恢复,但刺激后可挪动;小鼠表现为双后肢完全瘫痪,同时前肢出现肌力减弱;小鼠表现为无任何肢体运动,不能完成进食,但无死亡小鼠。免疫缓解期四肢无力较前缓解。神经功能评分随时间推移达到高分后,当疾病进入缓解期时评分下降。2.对照组脑组织急性期、瘫痪期未见明显异常,缓解期组可见生理性轴索萎缩。EAE组急性期脑组织可见炎症细胞呈血管套样浸润;瘫痪期除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外,出现白质结构松散、组织空泡化;缓解期炎症细胞浸润量有所下降,但遗留轴索萎缩。3.阳性轴索表现为肿胀、深染,纵切面呈梭形节段状,横切面呈点状,节段状轴索分节计数,计数轴索阳性数,对照急性期组、瘫痪期组、缓解期组轴索内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数分别为4.09±1.09、5.82±1.32、7.55±1.62;EAE急性期组、瘫痪组、缓解期磷酸化tau蛋白表达量28.40±2.60、48.40±3.81、29.42±1.07;EAE瘫痪期组高于EAE急性期组(P<0.01),高于EAE缓解期组(P<0.01)。4.将每组各6只小鼠血清GSK3对比,EAE组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AE组瘫痪期较急性期、缓解期水平高(P<0.01)。5.EAE组小鼠瘫痪期、缓解期血清GSK3与脑组织磷酸化Tau蛋白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性。结论:磷酸化tau蛋白含量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相关。磷酸化tau蛋白含量和轴索损害相关。血清GSK3水平可间接反映小鼠轴索损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