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选择上海市卢湾区作为研究现场,通过回顾性资料收集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卢湾区50年麻疹流行病学及免疫效果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卢湾区麻疹疫情的发病趋势、传播模式、流行特征;对卢湾区一般人群进行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了解麻疹免疫水平;对母亲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了解母亲及其新生儿麻疹免疫水平,分析母婴麻疹抗体的相关性。目的是对卢湾区麻疹流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探索预防控制麻疹传播的有效策略,尤其是探索婴儿麻疹免疫预防策略,以期对今后预防有所启示。本项研究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上海市卢湾区5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回顾性资料收集,对上海市卢湾区1956~2006年麻疹发病和死亡状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卢湾区1956~2006年的50年中先后发生3次大流行,共发生病例114685例。1958年麻疹发病率达4317.4/10万,为历史之最。疫苗前期,平均年发病率高达1000/10万以上,死亡率以1957年最高为22.70/10万;开展免疫接种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死亡率保持在10/10万以下;至八十年代,年发病率控制在4/10万以下,死亡率0.05/10万以下,病死率0.2%以下,1986年及其后,卢湾区已无麻疹死亡者;九十年代至今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05年麻疹流行,发病率2.50/10万,达20年来之最。发病季节高峰由冬季后移至春季3~5月。在各个时期,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但也是发病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成人发病率变化不大,但发病数构成比在计划免疫期达70%以上。麻疹发病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18:1。职业分布目前以工人和职员为多见。现阶段卢湾区麻疹流行特征为成人高发,是消除麻疹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在现有免疫程序基础上,扩大免疫,对成人适时加强免疫。第二部分:上海市卢湾区50年麻疹免疫效果分析。对既往血清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卢湾区1965年起推广使用麻疹疫苗,1994年至今,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的较高水平。自1986起开展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监测,免疫人群抗体阳转率在97%以上,初免抗体四倍增长率保持在97%以上。免疫后6年阳性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卢湾区1987年起开展一般人群麻疹抗体检测,各年人群抗体阳性率均在98%以上,卢湾区人群对麻疹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发病率与接种率两者呈高度负相关,近20年卢湾区麻疹发病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第三部分:上海市卢湾区现阶段人群麻疹免疫力调查。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一般人群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分析各年龄组人群免疫水平和特征,并对接种麻疹疫苗人群进行免疫效果观察。调查显示卢湾区现阶段一般人群麻疹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81.21%,各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走势呈“V”形。6~7月龄婴幼儿抗体水平极低,15~岁及20~49岁抗体阳性率不高,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应关注婴儿母传抗体不足的问题。建议成年女性在孕前进行一次加强预防接种以提高婴儿母传抗体水平。建议扩大麻疹免疫接种规划,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成人免疫程序,对15~49岁成人适时加强免疫,有效保护易感人群。第四部分:母亲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和相关性研究。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检测母亲及其所娩新生儿血清麻疹抗体。结果表明母亲血清麻疹抗体阳性率84.51%,新生儿阳性率73.24%,本地户籍母亲阳性率84.38%,外地户籍母亲阳性率84.62%。母亲及其新生儿麻疹抗体均为阳性的占69.01%,二者均阴性的占11.27%。母亲的麻疹抗体水平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两者之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主张通过提高育龄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来提高婴儿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从而起到预防婴儿麻疹发病,降低小月龄婴儿发病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