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川瑶族“蝴蝶歌”是当地人民群众抒情言志,随口传唱的瑶族民歌。“蝴蝶歌”其声部结构严谨,曲调欢快优美,艺人演唱技巧纯熟,标志着瑶族民间多声部音乐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今,“蝴蝶歌”成为了富川瑶乡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2008年6月“蝴蝶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富川瑶族自治县为加强对“蝴蝶歌”的保护,大力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在莲山镇大莲塘村投资60万元建立了“蝴蝶歌”保护传承基地,为“蝴蝶歌”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本文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传承基地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大莲塘村进行调研、访谈,先研究“蝴蝶歌”的艺术特征,包括“蝴蝶歌”的音律特征、演唱特征、文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蝴蝶歌”的文化内涵,然后对“蝴蝶歌”的传承情况进行研究,包括研究传承谱系的构成及“蝴蝶歌”的代际传承机制。对传承人的现状和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运用“主客位研究”的方法,侧重从主位角度,调查当地人对“蝴蝶歌”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访谈他们对“蝴蝶歌”的感知、理解、领会、反应、记忆以及思考等真实想法,“蝴蝶歌”对他们的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意义所在,来真实的呈现“蝴蝶歌”传承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以此来为传承优秀的、多样性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与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能够激发当地人的文化自觉,能够引起人们对“蝴蝶歌”的重视,对“蝴蝶歌”传承人的重视,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蝴蝶歌”作为瑶族人们一种心灵习性所具有的诗性思维的文化价值,感知到“蝴蝶歌”这种民歌传统中所蕴含的文化智慧,从而探索出富有创意性的保护策略,使“蝴蝶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也为后面研究“蝴蝶歌”的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为主体部分,分三章:第一章,“蝴蝶歌”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对现存的“蝴蝶歌”进行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对其代表作短“蝴蝶歌”《流水欢歌迎客来》和长“蝴蝶歌”《情郎下海我下海》为例深入分析其音律特色、演唱特征,并对搜集到的珍贵的手抄本歌词进行分类,来分析其文学特征,探究其中所蕴含的诗性思维和诗性智慧,来揭示“蝴蝶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第二章,“蝴蝶歌”的传承谱系和代际传承机制,对“蝴蝶歌”的传承谱系的构成和“蝴蝶歌”的代际传承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来探究“蝴蝶歌”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内在机制。第三章,“蝴蝶歌”的传承和保护,通过分析“蝴蝶歌”保护的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在县政府对“蝴蝶歌”的传承与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提出自已的一些建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背景中,审视民歌传统和诗性思维的文化价值,延续心灵习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心灵相通,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歌”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