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2月25日,前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的辞职,前苏联宣告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12月29日.中俄两国签订了《中俄两国会谈纪要》,中苏关系持续发展为中俄关系。中国承认俄罗斯是前苏联的“法定继承者”,两国承认中苏之间签订有关两国友好关系的协定继续有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双方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次年1月30日,中国当时的总理李鹏在纽约会见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两国建立了新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991年俄罗斯独立到1999年底叶利钦卸任,这期间是中俄关系打基础、搭框架的时期,为进入普京执政时期中俄关系的发展做了准备。普京于2000年5月7日正式就任职俄罗斯总统,并在以后的俄罗斯政坛上扮演了主导性的角色。他上台以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突出国家利益,重塑大国形象以及主动、务实而灵活的外交政策,并坚持把中国作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这期间,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共同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给中俄两国的友好发展添加了新的活力;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加深了中俄两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科技、纺织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困扰双方已久的边境问题得以解决。梅德韦杰夫执政后,普京担任总理与梅杰韦德夫“共治”俄罗斯,这期间中俄双方关系稳定发展,在能源、林业、旅游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2年,普京第三次就任俄罗斯总统,从其这一任期的外交策略来看,将会继续拉近与中国的关系,在其上任三个月后便来华访问,冬奥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俄罗斯出席开幕式,两国元首就2014年双边关系的走向、发展人文合作项目以及重大国际性和地区性问题深切交谈并交换意见,体现出两国对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的担当,中俄关系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未来的中俄关系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及在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的更加完善,且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大的战略意义就是能够防止中俄敌对,发展中俄友好关系。历史的经验表明,中俄两国的友好往来符合双方以及各自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反之,敌对则会使两国的根本利益受到巨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