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因特网的普及,人类社会迈入了信息化时代。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为青少年积累知识、沟通交往提供便捷条件的同时,也对其精神发展、道德成长与伦理生活产生了日益明显的消极作用,导致青少年出现了很多伦理道德问题:道德观念的异化、道德情感的淡漠、道德意志的薄弱、道德行为的失范,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了现实、独特的影响,因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道德教育是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的信息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信息伦理的内涵及特征。首先,介绍了信息化时代的相关论说,为探讨青少年的信息伦理教育提供了时代背景;其次,阐释了信息伦理的内涵;然后说明信息伦理的特征: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世俗性、主体自觉性、普遍和共享性。第二部分论述为什么要对青少年进行信息伦理教育,即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当前青少年的信息伦理存在诸多问题:信息空间中多元文化的传播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念异化、网络虚拟的交往方式使青少年产生道德冷漠、各种报刊、广播、影视及互联网中大量信息垃圾的毒害导致青少年道德意志薄弱、信息空间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信息犯罪;其次,信息伦理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真正享有信息社会带来的自由:信息伦理教育有助于激发青少年自觉地遵守信息伦理、信息伦理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自愿地传播信息伦理;再次,信息伦理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三部分基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信息伦理教育。首先,阐述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的理论依据,即传统儒家伦理的“慎独”精神和西方责任伦理理论。其次,分别从道德教育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和环境上提出了学校道德教育中开展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的途径:坚持开放性和民主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培养青少年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加强核心价值和信息法规教育、注重青少年自身的道德自律、加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良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