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情感的投入无疑是一件艺术品最耐人寻味的一点,将情感寄托于艺术符号之内继而完成艺术作品的灵魂表达是所有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陶瓷艺术作为中华艺术文明史上的先驱者其创作形式多为器具性的传统样式,而跟随着情感符号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焕然新生,究其根本是我们把陶瓷艺术传统的实用性定义给予了深一层的利弊分析,即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剔除了传统陶瓷艺术单纯的工艺性移植和对具体事物的“客观”描绘。本文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旨在研究和论述情感符号与当代陶瓷作品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情感符号在陶瓷创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在情感层面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间抽离出的真挚情感作为创作的初衷,做到从由物引情中来再到由情引“物”中去。在符号层面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助于陶瓷创作中的不同符号间的融合与变化,迎合陶瓷艺术符号的多元化发展,例如不同材质间的合理调试、作品肌理上的表达呈现以及对釉色和窑温的把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上,通过对事物中自身情感的抽取,做到由物引情,再由情感引出符号,在创作中寻找情感与符号的有机融合,使作品符号成为作者生命形式的传递,最终完成作品表象蕴意的表达。在研究创新方面,首先,利用情感符号架起作品形式结构和生命结构之间的桥梁,使作品成为一种生命形式的传达与延续。其次,对创作中感性与理性并存观念的整合研究。理性对感性的深思熟虑,才能把聚集在内心的事物情感迁移到认知领域里来。再次,对创作符号的普遍性蕴意研究。作品表面形式上的呈现需要满足集体深层心理活动的原始发生,把情感直达的传递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