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阿司匹林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VTE的效果,为循证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CNKI、VIP、WANGFANG数据库,收集所有阿司匹林预防下肢关节置换术后VTE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名人员严格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共1532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与低分子肝素组相比,两组在DVT发生率[RR=1.1795%CI(0.77,1.79),P=0.46]、PE发生率[RR=1.36 95%CI(0.08,22.2)]、血红蛋白下降量[MD=-5.45 95%CI(-14.90,3.99),P=0.26]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RR=0.76 95%CI(0.28,2.06),P=0.59]方面均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组与口服抗凝药组相比,两组在DVT发生率[RR=2.1795%CI(0.42,11.15),P=0.35]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RR=0.3795%CI(0.07,1.87),P=0.23]方面均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能降低术后DVT发生率[RR=0.4495%CI(0.29,0.66),P<0.0001]。结论本次分析结果提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药相比,DVT发生率、PE发生率、血红蛋白下降量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阿司匹林与空白对照相比,阿司匹林能降低下肢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因此,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及口服抗凝药具有等效性,可用于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麻醉安全及效果越发的受到广大学者重视。臂丛神经阻滞径路众多,行上肢手术时臂丛神经阻滞的径路及方式的选择仍为众多学者的讨论热点。行上肢不同区域手术时,可选择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如何规范臂丛神经阻滞仍需临床学者们进一步深思探讨。目的通过探索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等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及应用进展,使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选择更明确化、条理化,从而使臂丛神经麻醉更加安全、有效,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内容本文就经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及腋路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