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中肋骨条藻休眠孢子萌发中氮代谢过程的初步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ifei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藻休眠孢子是一类重硅质化的形态上不同于营养细胞的细胞。一般情况,硅藻休眠孢子被认为是硅藻越冬的形式,从而为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但目前对于硅藻休眠孢子萌发过程及氮代谢过程不甚明了,对其生态功能也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休眠孢子萌发过程中氮利用及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质谱仪分析了萌发中的中肋骨条藻对外源硝态氮的吸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萌发过程中中肋骨条藻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标记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外源硝态氮的利用及其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结果如下:   (1)萌发过程中细胞体积不断增大,直至萌发后48h。细胞在48~54h内基本完成第一次分裂。光照是启动中肋骨条藻休眠孢子的关键。无光条件下,即使温度升高也不足以启动中肋骨条藻休眠孢子的萌发。   (2)光照强度越大中肋骨条藻细胞氮吸收速率越大,尤其是萌发起始阶段。   (3)高光照强度能明显增加中肋骨条藻休眠孢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   (4)温度对休眠孢子氮吸收在萌发各个时期表现不一样,但对氮吸收速率影响不及光照大。   (5)温度对中肋骨条藻休眠孢子萌发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体趋势为26℃组>23℃组>29℃组。26℃培养条件下的中肋骨条藻休眠孢子萌发开始6h后,细胞内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6)15N同位素标记示踪实验结果表明,15N主要标记在Glu、His、Ala、Gly、Pro、Thr这6种氨基酸上,说明这6种氨基酸在休眠孢子萌发过程中的外源氮同化中起重要作用。   (7)甘氨酸(Gly)和组氨酸(His)是中肋骨条藻休眠孢子萌发过程的优势游离氨基酸。对比对数期、稳定期及萌发过程的中肋骨条藻,发现甘氨酸和组氨酸与中肋骨条藻应对逆境胁迫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丙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该反应过程热力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催化剂设计方案。分别利用浸渍法与共沉淀法制备了丙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镍基催
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因其具有氧化动力学高且催化剂成本低的特点,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碱性阴离子交换膜(AEM)是AEMFC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了AEMFC的发展。目前较低的离子传导率和较差碱稳定性是制约AEMFC发展的两大难题。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三种含醚键侧基的改性咪唑,并将其引入到聚砜主链来制备氢氧根离子交换膜,探究功能基团上引入的亲水侧基对膜氢氧根传导率和碱稳定性的影
学位
酪氨酸酶(EC.1.14.18.1)是一种多亚基的含铜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异常表达可引起各种各样的病变,如老年斑、雀斑、光照损伤、果蔬褐变及与人脑中的神经黑色素形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