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渐频繁,商标法律制度出现了国际化的态势。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受到全面深刻的影响和冲击。 本文立足中国商标法律现状,通过引用大量涉外商标案例和数据,着重于实务的角度,分析了商标法律制度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和《商标法》修改后,中国商标法律制度仍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重点论述了应对的措施、方法,对提高中国商标立法水平,加强商标保护力度,解决商标法律实际问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文从商标法律制度国际化产生的时代背景展开论述,总结了国际化进程的几个发展阶段,介绍了《巴黎公约》等重要国际公约中有关商标的内容,阐述了TRIPS协定对商标法律制度国际化的里程碑意义。然后从商标立法方式的国际化、注册制度的国际化、商标准则的国际化、法律行为的国际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商标法律制度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提出了如何认识国际化这一客观现象:虽然国际化对商标权的地域性提出了挑战,但并不等于商标法律的世界统一化;国际化主要代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我们要在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商标法律选择。 就此,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商标法律制度国际化对中国的现实影响。笔者认为,商标法律制度国际化给中国商标法律和实务界带来了三大机遇:一是加快了中国商标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进步,二是有利于提高中国商标权的实际保护水平,三是有助于增强中国商标的国际竞争力。但国际化是一柄双刃剑,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用更多的笔墨论述了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三大挑战:一是对商标立法的挑战: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立法要求,但我国在商标权与相关知识产权的冲突的解决等方面尚存在立法的空白与缺陷;二是对政府商标权保护行为的挑战: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双轨制”、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的二元化,商标权的司法保护力度不足等状况,都不能适应国际化要求。三是对企业商标国际竞争行为的挑战:外商利用国际化的机会,加大了对中国的商标倾销,中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商标危机,却应对乏力。 针对商标法律制度国际化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完善立法、优化执法、加强司法、企业自救、中介服务等五个方面,着重论述了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与相关建议。 在完善商标立法方面,本文认为应在考虑立法的国际性原则、国家利益原则、扬长避短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完善几方面的立法:一要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明确“驰名”的认定标准,建立行政、司法机关对驰名商标认定的相互承认机制。二要完善商标权与其他相关知识产权的冲突解决制度。应予立法明确“在先权利”的范围,确立冲突解决的“在先原则”、“并行原则”,侵权认定的“恶意原则”、“知名原则”,建立商号、域名等权利登记的异议制度。三要明确地理标志保护上的单一商标保护形议式,废止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有关规定。此外,本文还就完善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明确禁止平行进口等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 在加强商标行政执法方面,本文提出了要发挥海关对商标的维权作用、充分实现商标保护信息的资源共享、加强国际执法合作等措施建议。 、在加强商标司法保护方面,本文认为应该强化对假冒商标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法院内部机构,提高法官审判素质。 此外,本文还认为应该鼓励企业商标的国际注册、增强企业商标权的自我救济能力,充分发挥商标中介组织的法律服务功能,将商标侵权赔偿的调解职能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转到商标行业协会,从而多管齐下,进一步推动我国商标法律机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建立起政府保护与社会自立救济相结合的商标权利保护机制,提高中国商标的国际竞争力。